做一個皇帝,尤其是想做一個合格的皇帝,并不容易。
盛世還好,無為而治都能做好一個皇帝。亂世,就得非大才不能兼備了。
想成為千古一帝,崇禎這輩子是不可能的了。就連朱興明也望塵莫及,真正能夠做到千古一帝的,要有巨大的豐功偉績。
什么有人說滿清的康熙是千古一帝,朱興明當時就差點笑出了豬叫,康熙何德何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臺灣,北拒沙俄這些不能否認,可那也不過是順應了歷史潮流,所謂的千古一帝他還差得遠。
誰能稱之為千古一帝,朱興明認為秦始皇算是。其他人雖然功績都不小,可與始皇帝比起來,都差得遠了。
朱興明最有幸的是希望能夠穿越到秦始皇時代,哪怕做一個幕僚臣子,他也會對始皇帝誓死效忠,跪舔一生。
橫掃六國,統一海內。開創帝制,加強中央統治;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統一文字、貨幣等。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這才真正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而始皇帝,也是朱興明心中的偶像,沒有之一。甚至于他老朱家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朱興明雖然敬重太祖,可是偶像只有秦始皇一個。
只是晚年的秦始皇千算萬算,沒有算到皇位被胡亥這個蠢貨給攛奪了。然后,將兵峰正盛的大秦王朝給終結了。
明朝的讀書人就是吃得太飽了,慣的。
比如山東的一位舉人陳其猷在進京的過程中曾意外發現部分農村竟然有“易子而食”的恐怖現象,因而他一度在心胸中積攢了很多想要報效祖國的念頭。
但進京之后再與幾位同鄉生活了兩三天后,心胸中的報效祖國念頭便再也尋找不到,而且之前腦海中的農民“易子而食”也變成了青樓歌姬的“笙歌誘耳,繁華奪目”等。
崇禎皇帝又是個暴脾氣,自然不會再慣著這些讀書人。
秀才,見官不跪拜,取消!
官就是官,憑什么你一個秀才就不用跪拜。若是有官司,官員一般都會向著秀才。只因為秀才的特權,這也造成了秀才的囂張跋扈。
秀才尚且如此,更別提舉人了。看看那位耀武揚威的趙舉人,什么都明白了。甚至于在雄縣,趙舉人逼死豆腐西施張家小娘子,都無人問津。
穿戴特權取消,明朝初期,朱元璋對各個階層的人物穿著都有著明確的規定,什么樣的人穿什么顏色、什么款式、什么規格的衣服都有限制。而考上秀才之后,穿盤領長衫,頭戴方巾,腳蹬長靴,青衫儒雅,成為讓尋常人仰望的正經讀書人了。
自今而后,秀才和百姓再也沒有什么穿戴特權。只要你有錢,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綾羅綢緞,錦衣玉食都不再受到限制。
什么只有讀書人才能穿青衫長袍,以后這些都是個人穿戴自由。為的,就是消除讀書人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