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硯聞,神情凝重起來。
“回縣伯,津源縣的武裝按制分為三類......”
他拱手道,“第一類是縣尉司刀弓手,共四百人,由縣尉統領,負責縣城防守和縣域捕盜。都是本地抽選的壯丁,農閑集中操練,農忙輪流回鄉務農,可惜武器都是老舊刀槍,鎧甲不足百副;第二類是巡檢司土兵,六百五十人,分駐縣境東、西、南三個巡檢司,專職防御邊境要道,多是無地農戶出身的募兵,戰斗力比刀弓手強些;第三類是驛鋪兵,五十人,駐守六個驛站和十二處遞鋪,主要負責傳遞公文軍情。三類加起來,共一千一百人......只是這幾年,縣府拖欠餉銀,這三類目前僅存的人手,不到三百......”
“一千一百......是滿編?”
“不是滿編。”
沈硯回答道,“按《大乾兵防令》,縣域丁口每兩千人可募兵一百,且弓手、土兵總額不得超過縣域丁口的十分之一。津源縣現有丁口一萬八,按制的話,滿編可以招募到一千八百人左右。但有兩個實際難處......”
說到這里,沈硯眉頭皺了起來。
“一是兵源,這幾年津源連年受災,壯丁要么外出逃荒,要么在家侍弄薄田養活家人,招募刀弓手,根本湊不齊名額;二是餉銀與器械,一千八百人的話,光月餉差不多要九百兩,現在縣里銀庫虧空得厲害,根本無法承擔,更別說還有刀槍、鎧甲、箭矢的缺口......”
林川沉吟片刻,問道:“如果,餉銀和器械,都由我來全額承擔......”
沈硯一愣。
他本就頭腦聰慧,馬上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林縣伯這是想擴軍?!
他愣了足足兩息。
青州衛所的員額有限,朝廷對軍戶、兵額管控極嚴,林縣伯要想增強實力,只能從地方鄉勇和縣域武裝上想辦法。津源縣地處青州南部,又是邊境大縣,本就有擴充防御力量的由頭,若是鐵林谷全額承擔開銷,既不占用朝廷軍餉,又能名正順地練出一支隊伍,將來關鍵時刻,這支一千八百人的力量,就是林縣伯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