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這層關節,沈硯的呼吸急促起來。
身為一縣之主,他是個文官,對帶兵打仗是一竅不通的。
但這并不妨礙他對擴軍這件事的敏感。
不過津源縣既是林縣伯的封地,縣伯又是如此愛民如子。
就算有些不合規,只要能給縣里百姓帶來福祉,他就沒什么意見。
沈硯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震動,躬身道:“縣伯英明!若是您能全額承擔,那津源擴軍的最大難處便迎刃而解!只是......兵源的問題,還需細細謀劃。”
“哦?你有什么主意?”林川問道。
沈硯答道:“回縣伯,津源今年接收了近兩千名流民,其中青壯就有八百多人。這些人流離失所,若是能給他們一口飯吃、一份安穩營生,定會拼死效力。另外,工坊建成后,會有不少農戶在工坊務工,其中身強力壯的,也能從中挑選。咱們可以立下規矩:入隊者,每月除餉銀外,工坊還優先錄用其家眷。這樣一來,不僅能招到兵,還能留住人!”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還有,上次西梁軍攻城時,那些自發登城防守的青壯,有不少是獵戶、樵夫,身手矯健、膽氣過人,下官已經著人登記了名冊,只要許以餉銀,他們肯定愿意加入。這幾股力量湊在一起,定能招滿名額。”
林川聞,笑著點點頭:“好!就按你說的辦。流民中的青壯,由你親自篩選,務必挑那些身家清白、無不良記錄的;工坊和守城青壯的招募,由鐵林谷派人與你配合。另外,我會從青州衛調兩百老兵過去,協助訓練隊伍。”
沈硯心中一塊大石落地,振奮道:“下官遵令!”
林川點點頭:“不過有一點:這支隊伍的身份......”
“縣伯放寬心。”沈硯抱拳道,“這支隊伍,對外可稱津源軍,為縣府加強邊境防御,擴充縣域鄉勇的舉措,一切都會按朝廷規制走流程,誰也挑不出什么不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