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浩然瞪眼,“一群書生還敢鬧事”
“事關他們的人生前途,只要不是孬到家了,誰都會爭一爭的,皇兄下圣旨,我們正好借此打破四書注解的壟斷地位,表明皇室和諸位翰林學士的態度。”
穆揚靈推齊浩然,“趕緊進宮去。”
直到齊浩然進宮,齊修遠才意料到這事大發了,他只是想給他兒子們多一點自由時間,怎么還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
齊修遠問道:“他們說話就說話,爭論便爭論,為什么要把朱熹扯進來”
齊浩然一個武夫怎么會明白只道:“大哥,別管他們為什么扯進來,總之現在已經扯進來了,這事得解決,阿靈說這話要是傳出去,那些讀書人肯定得鬧騰,讓你趕緊下旨安他們的心。”
齊修遠并沒有讀過朱熹的四書注解,他小時候啟蒙的四書直接由先生講義,而當時這本書還未在士林中有如此大的影響,等到長大,他雖然偶爾也翻翻四書,但他已有自己固定的理解,又是武將,自然不會再去翻閱那本書。
他不太能理解為什么一本書注解類的書這么讓人推崇。
齊浩然告訴齊修遠,讀這本書的多是寒門學子,因為有的上不起學堂,請不起老師,而許多注解類的書不僅分散還不全,朱熹將四書注解出來,雖然是他一家之,但對天下的寒門學子而卻算得上是天大的功德了。
就是現在,穆揚靈也沒否定他的貢獻,但他的后人和程朱理學一派的人卻包含著別的居心一味的推崇這本書,將其他讀書人的注解和解析排擠在外,讓眾多讀書人只認這一本注解,穆揚靈就算不是讀書人也難免被他們的霸道氣到。
更何況,她清楚的知道只認一本書的后果就是思想僵化,穆揚靈是想讓她的兒子們走向宇宙的,她不拘束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現在他們年紀還小不顯,長大后這些想法一定會和其他人固定的思想碰撞,到時候只怕孩子們會被人歸為異類。
穆揚靈知道盟友的關鍵性,所以齊浩然進宮前穆揚靈就一股腦的將這些擔憂都丟給了他,并讓他想辦法把齊修遠拉到他們這邊來,只要皇帝也站在他們這邊,他們還怕什么
至于朱熹書中宣揚的忠君和孝順思想,放眼望去,哪本書會宣揚造反論
而且這本書真要有用,為什么你們兄弟倆還會造反
好吧,你倆沒讀過這本書。
那為什么朝中讀過這本書的前朝臣子依然給皇兄打工怎么沒見他們跳出來自殺以全和景炎帝的君臣情
說到底,不過是因為人是趨利的動物,所以,不要相信一本書有多大的作用,你要相信的是利益。
朱熹的書能盛行是基于利益,它能讓寒門學子以更小的成本考取功名。
大家遵從書中的忠君思想也是因為利益,違反自然也是因為利益。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