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是大將軍府再調四軍兩萬軍士充實西面,待蘆眉國與大食、羅斯人消耗得兩敗俱傷,搖搖欲墜之際,再突起五萬大軍,一舉奪取盧眉城。好處是夏國不但大大將國境西移,還得到了苦盼已久的出海良港,壞處是從此夏國要面臨與羅斯國、大食國的直接沖突,大軍可能受羅斯和大食兩面夾擊,長期陷在盧眉。
上策是在攻占盧眉前,安北軍司和大將軍府先渡河攻打羅斯,將羅斯國的軍隊和注意力吸引向東,爭取能夠擊敗羅斯,先逼迫羅斯國徹底退出對蘆眉爭奪,再等待蘆眉城危在旦夕的時機,一舉入主蘆眉。再單獨對付大食,還是有幾分把握的。個方案的問題是擊敗羅斯之后,蘆眉城所受的壓力減小了,對盟友夏國依賴不那么大,不會心甘情愿被夏國人統治,關鍵還是時機。
現在夏國與蘆眉仍然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系,夏國在黑海東岸修筑的港口和城堡可以作為援軍的營壘。
柳毅權衡利弊許久,最終還是提起毛筆,在上策旁邊畫了一個圈。羅斯人一直想往東展,來自羅斯的馬賊一直都騷擾這夏國在石山兩側的屯墾,搶掠燒殺比漠北蠻夷還毒辣,羅斯國王穆斯提又十分狡詐無恥,每次夏國派使者去質問他,他都推脫說那些馬賊其實是些逃脫的叛亂貴族,夏國軍隊幫忙剿滅了正好。
現在大打出手的機會到了,先讓安北軍司做好攻打羅斯的準備吧,借口么,追剿馬賊,也就是羅斯國王口中的“叛亂貴族”。柳毅微微一笑,將這份絕密的卷宗交還給等待在此的大將軍府行軍司馬石安節。
這種軍國大事,大將軍府通常會和丞相府有私下的溝通,柳毅是出將入相的人物,各軍司的上將軍都要給他幾分面子。
石安節接過卷宗,翻開一看,瞥見那個圓圈,露出喜色,卻叫出從前在軍府的稱呼道:“上將軍,”自覺有誤,又改口道:“丞相,您也主張取上策?”
柳毅微笑著點點頭,笑道:“上策的推演是你做的嗎?”大將軍府的行軍司馬都是夏國軍中的精英,將軍們的左膀右臂,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推舉校尉們的不足。
“正是末將。”石安節按捺住心里的激動,將腰板挺得筆直。
“很細致,也很大膽。”柳毅笑道。
“末將謝丞相謬贊。”石安節再次行以軍禮,干凈利落地轉身退出了。
這個年輕人和丞相府的書吏們比起來,顯得更有干勁。柳毅注視著那關上的大門,收斂了笑容,他之所以取上策,是不愿將國家的軍隊長期陷在蘆眉城的僵局之中。軍士是夏國社會的棟梁,長期出征在外可能會導致國內出現不可預料的混亂問題。這種情形,正是夏國的軍制所要極力避免的。東面遼宋兩國的平衡已經越來越脆弱,夏國軍隊很可能被迫東出函谷關。
作為上將軍的柳毅,在面臨戰爭的時候,只想取得全勝。而作為丞相的柳毅,在選擇戰爭的同時,會考慮盡快把它結束。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