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官員那是各懷心機。
崇禎如今,對于這些陰奉陽違的官員,早已沒有之前那般的信任了。
這次朝會無疑是各懷心機的,這些御史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到底是真為了大明江山,還是為了一己私利,這誰也說不好。
比如說御史吳北之流,若是能夠說服皇帝,不讓小詩詩選為太子妃。那么,他就能收獲大批的粉絲。在政壇上,就會如魚得水。
我這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明啊,冒死諫。讓皇帝放棄一個不合格的太子妃,都是為了江山社稷。
下面的一干文臣們,立刻就會以吳北為馬首是瞻。到時候吳北迎來的,不僅僅是威望那么簡單。
他就成了文官的楷模,以勇于犯諫著稱。搞不好,還會被史官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名垂千古啥的。
相對于其他官職來說,御史基本算得上是個清水衙門,許多官重名而輕利。這里的名,大多都指的是虛名。
這一切朱興明都是蒙在鼓里的,甚至于,他從虎賁營回到紫禁城的時候,對此都是一無所知。
鐘粹宮,此時的鐘粹宮就如過年一般的熱鬧。狗腿子旺財來福跟著平寇立了大功,宮里的豆花兒還有三喜他們歡天喜地。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來了。
“太子殿下,司禮監陳公公求見。”一名小宮女前來稟報。
朱興明一怔,王承恩?
王承恩或許沒有什么大的建樹,他原屬太監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深得崇禎信任。
太監都是身體不全的人,他們往往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再加上大部分的太監地位都很低,過得日子都很苦,所以他們一旦抓住機會就會往上爬。
因為這些人知道,只有爬到高位,才能過上他們心中向往的日子。而在往上爬的過程中,他們多數人向來都是不擇手段的。因為他們的心中只有他們自己,別人的死活跟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太祖皇帝朱元璋對太監群體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朱元璋曾經說過,太監一旦得勢,就會有亡國的可能。
可是到了成祖皇帝朱棣這里,朱棣發現不重用太監只能重用臣子。而臣子們,比太監加倍的不可靠。
畢竟太監的權利來自于皇權,只要用法得當,尚可在皇帝的掌控范圍內。可是大臣就不行了,一旦讓他們功高震主了,皇帝就沒你什么事了。
而王承恩性格寬厚,崇禎還是信王的時候,他只是信王府中的一個普通太監,每天干著粗活,日子清苦。雖然總是受到旁人的欺負,但是王承恩卻并沒有因此而對他們心懷怨恨。
比起大權獨攬囂張跋扈的魏忠賢,王承恩這樣的人老實敦厚,崇禎對他自然是青睞有加。
不知道是不是大明的皇帝都喜歡玩水么,崇禎在做信王的時候,有次失足落入了王府的水池里。因為水池里的水很深,而崇禎又不會游泳,當他掉進去后只能拼命掙扎。
王府的太監發現了落水的崇禎帝,他們一個個大聲喊著救命,卻沒有一個人敢跳進水里去救人。只有王承恩一個人跳進水中,一個猛子就扎進了水里。然后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也不會游泳,所以也開始在水里掙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