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平定州方向,有一名喚黃土鱉的流寇,部眾據說有千人之多。黃土鱉這個外號雖顯貶義,但流寇大多文化不高,便用此等外號以壯聲勢或隱匿身份。明末流寇外號五花八門,諸如草上飛、鍋里跳、墻上蹦等不一而足。朝廷公文戰報中亦常見此類外號。
黃土鱉本想取個天王、龍虎之類的霸氣外號,但此類外號太過泛濫,毫無特色。于是他便靈機一動,取了黃土鱉這個外號。沒想到,在平定州竟闖出了不小的名頭。
平定州知州被嚇得膽戰心驚,據說黃土鱉曾七次攻打平定州城,其中三次差點攻破城門。雖平定州非戰略要地,城墻低矮破落,但竟被一個千余人的流寇接連攻打七次,且三次險些失守,實屬罕見。
虎賁軍抵達平定州時,展云鵬和令狐云龍終于明白了原因。平定州官方記錄在冊的兵員有兩千一百一十七人,但實際僅有三百老弱病殘。這種事在大明已屢見不鮮。朝廷撥付的軍餉糧草根本不足以養活兩千兵勇。
這三百老弱病殘面對黃土鱉的攻勢,只能站在城墻上敲鑼放箭。流寇攻勢猛烈時,便扔幾塊石頭御敵。甚至黃土鱉打到城下時,平定州的官兵都不敢站在城墻上,只是躲在垛口以冷箭射殺對方。
平定州的城墻實在低矮,架上竹梯便能輕易攀上。虎賁軍一到,便直搗黃土鱉的老巢。僅半日之功,便大獲全勝。朝廷奏報云:虎賁軍入平定州,斬獲匪首黃土鱉首級一枚,俘獲其部眾七百人,其余皆被誅殺。
奏報上未提虎賁軍零傷亡之事。朱興明的虎賁軍空前自豪,其戰斗力已遠超這個時代。可以說,大明終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朱興明自己,則是無比的疲倦。他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這些流寇,什么時候才能徹底的剿滅,永除后患。
其實,這些流寇大多也是被逼無奈。許多,真的只是走投無路的。
可是地方官員和鄉紳互相勾結,殺不勝殺。
你能殺的了多少,都殺光了,天下也就亂了。
崇禎皇帝有時候,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和朱興明一樣面對這樣的困境,無能為力而已。
僅憑一個虎賁軍,能力畢竟也是有限的。滿清那邊,一旦看到大明國內亂成一鍋粥,必然會趁虛而入。
內憂外患,這才是最讓人致命的。再加上小冰河時期的可怕威力,初夏都能遇到大夏,可以說是亙古未聞。
有的糧食剛種下去,發了芽。一場寒潮來襲,功虧一簣。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