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滯敵人的進攻,能拖多久是多久。這就靠智慧了,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全都給用上。
宋獻策相信,只要退到蘭州城,就能等到援軍的到來。援兵來了,他們就可以絕地反擊。
如何反擊,讓沖進山西的黃臺吉付出應有的代價。宋獻策有一百種方法,一百種。
宋獻策和李巖在虎賁營中都做過軍師,曾為朱興明的左膀右臂。李巖是務實派,他注重實際效果。總之,李巖指揮打仗,賠本的買賣不干。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的十六字真訣,在李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除非必要,李巖絕不會正面硬扛。
宋獻策也是一樣,不過,宋獻策的戰術要猥瑣的多。損招陰招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宋獻策能用偷雞摸狗的打法,也能用大開大闊的戰術。總是,他總給給人一些出人意料。
李巖曾經說過,戰場上最怕遇到宋獻策這種,不按套路的打法。你永遠猜不透,這個矮個子小損人打的是什么鬼主意。
遼東演習的時候,遼東將士最怕的就是遇到宋獻策的虎賁軍。他能在繞的你七葷八素,再用一個小指頭戳倒你。讓你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怒火萬丈,偏偏往往又敗在他手上。
猥瑣無恥、陰損惡毒,這是遼東軍對于宋獻策戰術的評價。
比如說現在,黃臺吉得到了屁用沒有的一座白銀空城。當然,黃臺吉自己不這么覺得。
因為,宋獻策的撤退,還是給他留下了大量的物資的。對于深入腹地,沒有后勤正缺物資補充的黃臺吉來說,這可無異于是雪中送炭。
此時的黃臺吉,一舉攻下了白銀城。按照計劃,半個月內他就能兵臨蘭州城下。
而明軍的援兵,最快也得一個月之后抵達,蘭州城才是真正的一塊肥肉,拿下蘭州城,他們就可以滿載而歸。
天亮之后,黃臺吉兵不血刃,率兵進了白銀城。這讓他很是得意,跟著隨行的將領,黃臺吉洋洋自得的說道:“看到沒有,這就是明國軍隊的戰斗力。打了一仗,知道咱們大清的厲害,連夜棄城而逃。呵呵,如此窩囊的廢物軍隊,天不亡他亡誰。”
黃臺吉身邊的漢臣鮑承先恬不知恥的躬身道:“皇上圣明,明軍你過生仗著猛火油打了咱們個措手不及。這到了真刀真槍的戰場,這些地方軍根本就不堪一擊。他們得知大清真龍天子駕臨,爾等跳梁小丑自當是望風而遁。”
鮑承先是誰呢,漢奸走狗賣國賊!
鮑承先原是大明副將,萬歷年間為參將,后來他投降后金,仍為副將。黃臺吉登基,他進入文館,隨黃臺吉攻打明朝京師順天府。
據說此人參與反間計誅殺袁崇煥,后又被授為二等輕車都尉,內秘書院大學士,授為吏部右參議。
后來黃臺吉率兵圍困遼東錦州,鮑承先因畏縮退避被論罪。
崇禎十三年,鮑承先跟從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人圍困錦州,鮑承先防守袞塔,耕作時節遇到明軍反擊,鮑承先退軍不去援救,按律應該處死,黃臺吉將其投入大牢。
后來鮑承先在獄中生病,家人施了錢財打發。于是有人在黃臺吉面前為其說話,黃臺吉這才下旨將他放出。
從大牢里出來的鮑承先就成了舔狗了,馬屁拍的肉麻至極。他在黃臺吉面前,極力的吹捧滿人,對自己的老祖宗漢人則是極力貶低。
黃臺吉雖然不喜歡他的軟骨頭,不過這些馬屁之聽在耳朵里,還是極為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