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吉深諳用兵之道,偏偏大明王朝也是名將輩出。這讓他,很是懊惱。
洪水,撞上了堤壩。
“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
圍師必闕,出自于孫子兵法軍事篇。意即對撤退回國的敵軍不要阻攔,對被包圍的敵軍留下逃走的缺口,對瀕臨絕境的敵軍不要過分逼迫。
因為一旦過分的逼迫,或者不留退路。敵人很可能就給你來個破釜沉舟,爆發出強大的戰斗力。
此地孤立無援,離著滿清遙遠。黃臺吉的目的不是攻下陜西額,若是搶掠洗劫。既然如此,他的進攻方向主要放在城北門。南城門很少甚至并沒有駐兵,如果明軍識相,棄城而逃的話正合心意。
到了入夜時分,白銀城外靜悄。清兵退居城外三十里扎營,城北巡夜的清兵亦顯得懶散。反正城中明軍那點兵力不足掛齒,他們不過是用猛火油攻了個自己措手不及而已。
誰都知道猛火油極其稀有,此時白銀城中,怕是早已沒有多少了。等到天亮,咱們皇上一聲令下。清軍將大舉進攻,這次要爭取一舉拿下城池。殺他個雞犬不留,以為昨日戰死的兄弟們報仇雪恨。
夜黑風高殺人夜,白銀城南門悄悄打開。宋獻策帶著明軍殘部,還有東宮衛的將士悄悄摸出了城。
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南門是有清兵的。而且人數還不少,大概有兩三千人的樣子。
巡夜的一隊清兵,大概有十二三人的小隊。宋獻策他們順著城墻下,悄悄地摸索著走,然后,就與城外這支清兵巡邏小隊撞上了。
實際上,是這支清軍小隊從這里巡邏過去了。只是,隊尾有一個個頭矮小的清兵落了單,他蹲下來整理褲腳的時候。一回頭,就和宋獻策等人大眼瞪小眼。
此時,這名小兵和宋獻策等人還有幾十米的距離。宋獻策等人即便是想用弓弩射殺此人也來不及了,因為這清軍小兵只需在臨死前喊一聲,就能召喚同伴。
可是,大概是這些小兵嚇得呆了或者說是別的原因。他看著宋獻策等人的時候,只是蹲在地上發呆,卻遲遲沒有喊出聲。
宋獻策身邊的嚴憶霜,手里的弓弩對準了那名小兵。誰知,宋獻策看到對方沒有叫喊,竟然一伸手,按下了嚴憶霜手里的弩箭。
宋獻策的意思很明顯,暫且不殺你,放你一馬。
而那名小兵一個愣神,撒腿就跑。路上,還摔了幾腳。前面的那隊巡邏清兵只好回過頭喝罵,其中隊首一個小隊長模樣的家伙,對著那小兵一頓拳打腳踢外加不住地謾罵。
那小兵抱著頭,趴在地上任由同伴拳打腳踢。他的眼睛盯著城墻黑暗處的宋獻策等人,卻始終沒有發出聲音。
不知道這名清軍小兵和他的小隊有什么恩怨,反正他發現明軍之后并沒有示警。大概,雖然身為滿人同族,他恨同僚對他的虐待。
或者,這名小兵并不屬于滿人,而是之前被劫掠到滿清的漢人。
又或者他是嚇得呆了,抑或他一開始發現宋獻策等人沒有示警。現在再開口的話,很可能是重罪。
因為你發現了明軍而沒有及時預警,案軍令會殺頭的。
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那個挨了暴揍的小兵,始終沒有吭一聲。就這樣,這支小隊消失在了眾人眼前。
驚呆了的宋獻策等人這才緩過神來,本來他們已經握緊手里的武器,準備殺出一條血路來的。
就在這個時候,西南角的袁曉曉他們動手了。這是為數不多是一隊騎兵,袁曉曉等人騎著馬,拿著手里的猛火油壇子,對著敵方陣地就扔了過去。
因為先前吃過猛火油的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清兵,著實畏懼這些猛火油。于是,敵營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