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夫愁容不展,問道:“你以為是當死戰,還是拖延?”
鐵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全部軍隊死守關口、一步不退,的確有可能將唐軍阻斷于此,缺乏糧秣輜重的唐軍再不能“以戰養戰”,只能退卻。
但風險也不小。
唐軍的戰斗力太過強悍,軍械輜重太過精良,萬一被唐軍突破關口,則所有大食軍隊再無逃生之機會,將被唐軍全殲于此。
若只留下一部分軍隊,也只能起到拖延之作用,肯定會被唐軍突破。
然后唐軍穿過峽谷一路追殺,依舊是先前之局面,只能亡命奔逃,最終被唐軍追死……
馬斯拉瑪給不出答案,想了想,問道:“咱們兵卒不足、戰力不夠,即便憑借地利死守鐵門關也難必勝。但若是能夠請欲谷設派遣一支精兵至此,合兵一處,則必可戰勝唐軍。”
鐵門關之南的廣袤盆地便是吐火羅,當年西突厥可汗欲谷設連續遭受其部下阿史那賀魯、阿史那步真背叛之后兵敗,一路逃亡至此。雖然勢力早已大不如前,但畢竟曾是西突厥可汗,仍有一定實力。
奧夫沒好氣道:“你以為欲谷設是傻子?之前哈里發便曾邀約其派兵一并攻打碎葉,且許諾戰勝之后允許其回歸天山王庭,欲谷設卻連回信都欠奉。這個時候咱們兵敗碎葉、鎩羽而回,你認為他會派兵相助咱們從而得罪大唐?別說邀他派兵相助了,他不派兵截斷咱們的退路就要感謝真主!”
頓了一頓,嘆口氣道:“更何況遠水救不了近火,唐軍不會給咱們請求增援的機會,說不定明日一早便會開始猛攻。”
馬斯拉瑪兩頰深陷、精神萎靡,目光落在被落日余暉映照的北方狂野:“唐人可真是……如狼似虎!以往皆傳聞華夏乃禮儀之邦,其民寬容、講理、溫馴……然而此番交戰才知其悍不畏死、性情狠厲且堅韌。”
由可散城至此數百里之遙,一個逃、一個追,數日之間奔波跋涉、毫不惜力,急于逃命的大食人也就罷了,自是亡命狂奔、希望掙得一線生機,可銜尾追殺的唐人就好似盯住獵物的狼群一般,緊追不舍、毫不松懈。
其堅韌之意志,實乃馬斯拉瑪生平僅見。
至此,兩人忽然心意相通,不約而同的冒出同樣一個念頭――哈里發固然需要伐師滅國以轉移國內矛盾、增加自身威望,卻為何放著普天之下那么多的部族、國家不予理會,偏偏挑上大唐呢?
大唐雖然與大食并稱“當世唯二超級大國”,但唐人無論是攻擊性、亦或侵略性都不強,他們更喜歡在規則之內做生意,與所有國家、部族快快樂樂的搞貿易、掙錢帛,對于領土的訴求幾乎沒有。
更何況此前已經有過一次敗績……
奧夫不知說什么好,緘默半晌,直至太陽沉沒于西方山巒之下,才擔憂道:“也不知大馬士革現在是何情況。”
二十萬大軍幾乎傾大食舉國之力,其中不僅有聽命哈里發而來的各組聯軍,更有忠于哈里發的嫡系部隊,照目前局勢來看,最好的結果也不會有超過半數軍隊返回大馬士革。
如此巨大的損失,幾乎可以肯定必然動搖哈里發的統治。
而為了穩定局勢、安撫各方部族,接下來與大唐的談判幾乎是肯定的。
“拼盡全力將這些將士帶回大馬士革吧,不僅僅是給大家一個交待,也能給哈里發談判的時候增添一些籌碼。”
損失半數與全軍覆滅之間的意義無論是對于安撫內部統治,亦或與大唐談判,截然不同。
馬斯拉瑪卻并沒有多少信心:“但愿如此吧。”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
唐軍早已收拾好營帳裝備,于陣地之上整裝待發,戰馬刨著蹄子、尾巴甩動,時不時甩頭嘶鳴一聲,將校兵卒端坐馬上,神采奕奕、士氣鼎盛,連續數日高強度行軍、作戰帶來的疲憊并不會因為一晚的歇息而徹底緩解,但建功立業的渴望卻將兵卒們所有潛力都激發出來,精神亢奮、摩拳擦掌,亟待一戰。
王孝杰抽出橫刀、高高舉起,大聲道:“殺!”
已經無需戰前動員,所有人都知道自己面臨的是什么,面對鐵門關這樣的險要地勢也沒什么更好的戰術布置,無非是輕騎兵上前以弓箭壓制,趁機在關門之下埋設火藥將其炸毀,然后具裝鐵騎沖入峽谷、與敵死戰。
決定此戰勝敗的因素歸于一句話:兩軍相逢,勇者勝!
“殺!殺!殺!”
所有兵卒士氣正盛、戰意昂揚。
王孝杰一馬當先,三千騎兵、六七千戰馬隨機而動,風卷殘云越過曠野,黑壓壓潮水一般席卷向鐵門關。
……
奧夫站在鐵門關上,面色凝重的眺望著北邊方向奔襲而來的唐軍,千軍萬馬集團沖鋒所造成的聲勢很是駭人,塵土飛揚、啼聲如雷,黑色甲胄連成一片猶如驚濤駭浪。
他最終還是選擇死守鐵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