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繚繼續說道:“若學識能提高地位,入主朝堂,陛下又讓天下百姓都開始學詩書,誰人還會安心種地,安心從軍?”
饒是大秦有強制規定種地和服役,但如果百家齊鳴,各種學說流傳于天下,而且學會這些學說都有可能入主朝堂,提升地位,這會成為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機會,他們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學那些學說。
趙凌和尉繚四目相對,如今章臺宮僅他二人,趙凌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尉丞相,憑什么有些人生下來就只能種地?有些人生下來就該當皇帝?”
“……”尉繚張了張嘴,如此大逆不道的話……
你是皇帝啊!
你說出這樣的話,真的合適嗎?
如果換一個人說這樣的話,尉繚上去直接將其處死。
可說這話的人就是當今的秦武帝。
你把我整不會了!
趙凌卻繼續說道:“尉丞相當年為何又不種地?為何拜師鬼谷,又入兵家,學得滿腹經綸和一身武藝?”
尉繚可不僅僅是鬼谷傳人,他還是兵家傳人,他的權謀之術和軍事上面的才干讓趙凌都無比的佩服,他所著《尉繚子》與《孫子兵法》齊名,被列入《武經七書》。
韓信如今在尉繚面前都得自稱一聲學生。
尉繚不明白趙凌的意思。
趙凌很清楚,無論是尉繚還是西文彥,他們的階級意識都很清晰。
庶民在他們眼中從來都只是工具。
他們都樂意看到百姓富庶,百姓愛戴他們。
他們也愛民,只不過他們的愛就像看待自己家的貓貓狗狗,看待為自己捕獵的獵犬。
“朕開設學宮,讓諸子百家傳揚學說,是為了大秦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普通百姓學的東西,等《萬民典》編撰完成,讓他們學會相同的文字,讓他們對大秦有歸宿感。”
“學宮教的東西,更多的是培養如何種植,制造更便捷的工具,還有醫術,這些人學會了,再讓他們傳揚天下,這又有什么問題呢?”
“只有這樣,只要百姓過得更好,寒冬來臨之際,他們能有一處庇護之所,春收秋收后,他們能吃上自己種的糧食。”
“他們也不需要每日耕種,閑暇之余也能走出去看看這大好山河。”
“朕相信,百年之后,他們就不會認為自己是什么六國遺民,天下都是大秦人。”
任何時代,任何的社會模式,階級之間的差距是消除不了的,更何況是當今這天下第一個封建王朝?
趙凌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就強行打破這種上層人對下層人的知識壁壘。
天下還有多少人在為了一日兩餐而拼盡全力,他們哪來的精力去學什么詩書兵法?
哪怕是后世那些大學生,他們也算是學了不少知識,各種各樣的學習渠道。
可又能如何?
他們絕大多數人真的能憑借那些知識就跨越階級?
有機會!很渺茫罷了。
正如西家、馮家,亦或是贏氏一族。
人家家族數代人的努力和沉淀,讀讀書就想跨越階級了?
天下太大,趙凌消除不了階級的存在,他只是想要盡可能地提高普通人的工作效率,解決他們的住房衣食,讓他們過得更好,讓他們至少活得像個人罷了。
僅此而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