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的秦始皇陵還在修建,阿房宮卻直接停了工。
皇陵至今已經修建三十五年,本就沒道理停的。
按照君主的禮制,趙凌登基之后,就該開始修建自己的皇陵了。
趙凌卻直接拒絕了為自己修建皇陵,他直接立下規矩,大秦以后的皇帝全部葬在始皇帝的皇陵當中,只不過分不同的墓穴罷了。
一座皇陵的內城加外城的占地都近三百公頃了,就算秦朝真的千秋萬古,將贏氏一族全葬進去也填不滿啊。
趙凌雖然為嬴政修廟塑像,進行神話,但他個人卻是不信神明,人死如燈滅。
哪怕穿越了,依舊不信神!
原來的阿房宮本來就是嬴政三十五年才開始修建的,如今不過剛打好地基,許多宮殿都還沒有還是修建起來。
嬴政是規劃將阿房宮作為朝宮核心建筑群,以此象征帝國權力中心。
如今朝堂上全是趙凌的人,行政區域已經夠了,那么大一片地基,趙凌直接進行重新規劃,東邊劃為廠區,磚廠、水泥廠,煤廠拔地而起。
西邊則是修建學宮,用以招攬有識之士和教出更多的人才。
大秦原來是以吏為師,再加上禁止私學,確保法家思想壟斷地位,戰國時期有名的齊國稷下學宮、楚國蘭臺、魏國西河學派等都因六國滅亡而消散。
若是在兩個月之前,趙凌剛剛登基,他提出將阿房宮改為學宮,勢必會遭到老臣們的反對。
如今朝堂上下全都是趙凌的人,什么禮法制度,誰人會與趙凌提?
朝堂上下已經幾乎成了趙凌的一堂。
“陛下當真要讓百家齊放,恢復到春秋時期的模樣嗎?”
尉繚如今身為右丞相,除了外交事務,還直接對接治粟內史,負責的財政大權。
他是蓋聶的師兄,蓋聶是尉繚引薦給趙凌的,也是第一個跟在趙凌身邊的老臣。
朝堂之上的官員基本都是趙凌的門生,他們奉趙凌為神明,絕對地遵從他的旨意。
西文彥辭官之后,原御史張蒼被封為常奉。
張蒼本來就是反對暴政的,趙凌建立大秦的學宮,還給百姓發工錢,他又有什么好反對的?
趙凌與尉繚相處得極好,尉繚雖然也認定趙凌乃是治國之明君,但有些話,別人不敢提,他若是也不提,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君主專制,整個朝堂無人剛諫,這樣真的好嗎?
趙凌問道:“尉丞相覺得此事不妥?”
尉繚點頭道:“之前始皇帝重用法家,意在統一思想,不讓庶民知得太多,如此才便于統治。”
“陛下令儒家教庶民識字,教化天下倒無問題,但若百家齊放,人心紊亂,庶民知得太多,實不易統治,陛下當慎而重之。”
他并沒有完全否定趙凌的做法,只是提出自己的意見。
此與之前的西文彥等人說的如出一轍。
到了他們這個地位,考慮的便是如何少數人統治多數人。
且不說什么愚民/政策。
知識壁壘,便是統治階級,貴族階級對底層百姓的限制。
他們不能知得太多!
趙凌也不禁沉默了,這些日子他也在想,他是否過于理想化了?
封建王朝,讓天下的百姓都能識字、明理,懂生產,懂一些簡單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