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靖海侯府。
辰時整,莫大奶奶和榮二奶奶準(zhǔn)時到安平堂請安。此時,靖海侯夫人柳氏已經(jīng)起身了。她十六歲嫁入謝家,兩年后生下長子謝玄英,今年也不過三十五歲。
因不必出門,未曾盛裝,不過一身蜜合色織金緞子對襟襖,紫色妝花羊皮金邊寬襕裙。
聽聞她們妯娌二人前來,略略點頭:“讓她們進(jìn)來吧。”
巧手的丫頭替她戴上赤金燈籠耳墜,甜笑逢迎:“大奶奶和二奶奶真是孝順,無論寒暑從未遲過。”
柳氏唇邊浮現(xiàn)出一絲淡淡的笑意:“可不是,我的兩個兒媳,一向孝順。”
最后兩個字重重咬下,頗有些嘲意。
她是繼室,自古繼室難做,生了兒子的繼室更是難上加難。偏生這個靖海侯府花團(tuán)錦簇,卻是各自為營,熱鬧得緊。
但柳氏已經(jīng)習(xí)慣了。
她端詳片刻,見鏡中人妝容得當(dāng),方才開始每日的晨昏定省。
“給母親請安。”兩位兒媳款款起身,福身問安,姿態(tài)恭敬端莊,挑不出任何錯來。
柳氏淡淡道:“坐。”
妯娌二人落座,卻是由榮二奶奶率先開口:“三弟的屋子已經(jīng)灑掃過了,一應(yīng)陳設(shè)皆已換下,秋衣昨兒也送去了,母親可還有什么吩咐?”
柳氏不動聲色地打量著二兒媳。
謝家共有四子三女,人丁興旺,皆從草字頭取名。老大名為謝維莫,庶出,老二謝承榮,卻是前頭元配留下的嫡子。
榮二奶奶進(jìn)門后,靖海侯發(fā)話,叫二兒媳幫著柳氏管家。
一家之主發(fā)話,柳氏自然不好對著干,也叫她管些零散的家事,美其名曰熟悉家務(wù)。榮二奶奶也無不滿,無論多小的差事,都勤勤懇懇辦完,恭恭敬敬回稟,贏得謝府上下一致好評。
眾人都認(rèn)為,雖然二爺沒有封世子,但也是早晚的事。
前些日子,謝玄英來信,道是不日即將返京。柳氏便將此事交給榮二奶奶,她果然辦得漂亮。
柳氏挑不出錯,也沒想挑錯,喝口茶,含笑夸贊:“你辦事,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榮二奶奶欠欠身,謙虛又不失矜持道:“分內(nèi)之事,母親謬贊。”
莫大奶奶作壁上觀,一語不發(fā)。
柳氏無意同她們多說話,閑聊兩句,便讓她們退下了。
大丫鬟換茶上來,回稟道:“太太,院子都安排妥了,里外灑掃得干干凈凈,一點灰塵不見,帳子用的新紗,透亮細(xì)密,我瞧了,糊得一絲縫沒有,寢帳皆換成慣用的,灶上也關(guān)照過,今日做三少爺愛的幾道菜,熱水晨起就備著。”
畢竟是親兒子,柳氏哪里會當(dāng)甩手掌柜,早早安排大丫鬟盯住。饒是如此,猶且要再關(guān)照:“秋日天氣燥,再送幾瓶花露去。”
“是。”
“可命人去城門外候了?”
“早些便打發(fā)人去了。”
細(xì)細(xì)問過,均準(zhǔn)備妥當(dāng),柳氏才舒口氣:“不知走到哪里了,眼見一陣秋雨一陣涼,凍著可不好。”m.biqikμ.nět
丫鬟們只是笑:“太太莫急,三少爺身邊不差人,哪能凍著主子。”
柳氏這才略微安心。
--
另一頭,榮二奶奶回到東跨院,與丈夫一道用早膳。
“三弟快回來了。”謝二說,唇角挑起冷笑,“家里又有熱鬧看了。”
榮二奶奶替丈夫布菜,聞笑道:“耽擱半年,母親心里必是急得很。”
“她一心想為三弟尋門好親事,可錯過了許家女,再想找個四角俱全的,哪有那么容易。”謝二慢悠悠道,“家世低些的,她瞧不上,家世高的,娶不了。”
榮二奶奶忍俊不禁,顯然也在看笑話。
謝二吃兩口菜,又問:“今兒沒為難你吧?”
“母親素來慈和。”榮二奶奶道,“何曾為難過我?”
“哼。”謝二輕嗤,“是不為難,就想著拿雞毛蒜皮的小事打發(fā)你,好壓到三郎媳婦進(jìn)門管家呢。”
榮二奶奶道:“我也樂得清閑。”
“放心。”謝二看了眼妻子。這是他母親離世前,費盡心機(jī)為他安排的妻子,不僅出自名門,教養(yǎng)甚好,心性脾氣都沒得挑,他著實滿意,握住她的手:“你月事遲了?”
榮二奶奶微微點頭,與他交換眼色。
夫妻默契地笑了起來。
管家權(quán)早晚會落到他們手上,待生下第三代,世子一事就更有把握了。
--
歇過午,柳氏便心焦起來,連連催問:“說好今日到的,怎的還不到?”
見狀,大丫鬟趕緊派人去前頭打聽。一刻鐘后,話傳了回來,道是:“三少爺已經(jīng)進(jìn)城了,說先送子真先生返家,再去宮里,叫太太不必等他。”
得知人已到京城,柳氏才安心,謝玄英年紀(jì)漸大,早已不能在宮里留宿,今天必能到家。
思忖片刻,對大丫鬟道:“把丹桂叫來。”
“欸。”
很快,大丫鬟便帶著一個十五歲的少女進(jìn)來。她身量窈窕,面容嬌美,白銀條紋衫,海棠紅挑線裙,白皙的脖頸仿若天鵝的頸,纖細(xì)又脆弱。
柳氏瞧見她,不由輕輕嘆口氣。
說真的,家風(fēng)嚴(yán)謹(jǐn)?shù)娜思遥慌d通房丫鬟那套。都是十五、六歲成親,早早備下丫頭做什么?假如虧了身體,或是弄出庶子,就是一堆麻煩。
靖海侯有庶長子,也是迫不得已。當(dāng)初隨老侯爺出征,老太太怕有個萬一,才專門留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