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忙著呢,要去看親爹,要去看后娘。
幾年才回來一趟,自然還要給世去的老人們上午燒紙,怎么還要去看那個小時候攆得他撲爬跟頭跑的張大娘。
“你全當是為當年的事兒道歉好了。”杜紅英道:“看到她也造孽。”
“這世間造孽的人多了去了。”
杜紅英……男人果然不能共情。
是,杜紅英這些年做過不少的好事,見不得半點別人的疾苦。
聽冬梅娘說張大嬸的日子過得這么慘后就動了惻隱之心,借高志遠之名獻獻愛心。
“要去你去,我是不會去。”
高志遠表示他是記仇的人。
好吧,這男人確實有個性。
“志遠不去就算了。”陳冬梅道:“志遠懶得回來一趟,忙著呢,顧不上看這個看那個。”
老太太的意思和高志遠一樣:當年但凡她放一馬呢,也能念她三分好。
“娘,又要打谷子了哈?”
高志遠記得小時候生產隊做工分,小小年紀的他就被安排去遞谷把子、割谷子、抹紅薯……反正,各個年齡都有他干的事兒,而高思文從來不用干這些活兒,一說就是他要讀書要學習……
那時候就想爹娘偏心,太不公平了;待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一切也就了然了。
更何況,曾經欺負他,打壓他的人老的老,死的死,他還活得好好的,越活越好……所以,他確實應該大度些。
“是要打谷子了,又要吃新米了。”陳冬梅笑道:“每年黃大憨兩口子都要給我送新米過來,這兩口子人情美的。”
“那口子人老實小日子也過起來了,挺好的。”杜紅英問:“您那一份地是給他們種的?”
“是,公糧也有她們交,還給我送米來。”陳冬梅突然想起來了:“聽說今年國家政策變了,農民種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己的,不用交公糧了。”
“是有這個政策。”
杜紅英一直都在看新聞看報紙,當時也看到了這一條。
“現在的國家政策真好,自古以來交皇糧國稅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以前種地除了交稅還要交租;解放后就只交公糧,現在連公糧都取消了,種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己的了,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呀。”
“以后會越來越好。”杜紅英對親娘道:“娘,咱好好吃飯好好活著,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好政策,越來越享福。”
“那才好呢。”陳冬梅抱著果果:“我也沒什么大的心愿,就尋思著,看著我這些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都結婚生子,等過上小日子,等我去了下面才好給你爹交待……”
杜紅英愣了一下,最小的孫女是希希,她今年大三了,老太太的心愿是看到她結婚生子,估計著等上個七八年沒問題,看她的身體狀態,嗯,不錯,能實現。
只不過,想看到小五結婚生子怕是有點難了。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關于小五的親事杜紅英是提都不愿意提起。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