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榮郡王妃來了,就說明皇上心中也拿不定主意。
而來的是榮郡王妃而不是榮郡王,示人以弱,有所求。
如果是榮郡王來,以榮郡王的性格,只怕是一開口就要求他調整時間,而以自己的性格,兩邊只怕沒說上兩句話就吵上了,而來的是榮郡王妃,對方是女的,只憑這一點,他就不會與對方太過計較,就算是說錯話也沒什么要緊。
所以皇上心中雖然拿捏不定,但其實是偏向于榮郡王妃的。
方致遠幽幽一嘆,認真思索起來。
太子若能像之前一樣保持這樣的探究學習態度,寬松教學時間也沒什么不可以,正如榮郡王妃所說,他們是皇家子弟,并不用科舉入仕,所以有眾多的選擇。
而一個人的成長從來不是只讀書就可以,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可以讓孩子成長和學習,長則學其優,短則誡其缺。
可這樣的學習方法并不是適用于每一個皇室子弟的,因為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有榮郡王妃這樣的人引導的。
至少他就不會,他也許會告訴孩子地租稅賦過高,或許會感嘆土地貧瘠,風不調雨不順,民間之疾苦,卻不會想到讓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但不可否認,這樣的安排能讓皇室子弟有更寬廣的道路,至少能讓他們更大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至于讓他們長大后都一窩蜂的涌向權利的漩渦。
但最主要的是這對太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教學方法。
方致遠是太子少傅,自然一切要從太子的利益上出發,能夠讓太子小小年紀就接觸民生,對他以后參政議政有著重大的影響和作用,有這樣的學習經歷,只要太子心性不是太差就不會長歪。
那他以后就是一代明君。
能夠教出一代明君,這對方致遠是多大的誘惑
文臣所追求的也不過是名留青史,而作為帝師,最大的愿望則是教出一代明君。
方致遠最好還是采取了穆揚靈的提議,他道:“至于其他博士那里就由下官去說服吧。”
穆揚靈感激的沖方致遠行禮,又讓小寶和小熊給他們的先生行禮,這才要帶著兩個孩子告辭。
方致遠在穆揚靈轉身之際問道:“王妃似乎很不喜歡朱熹。”
穆揚靈笑道:“談不上喜歡和不喜歡,如果他的四書注解不是影響如此大的話,我也許會贊他一句心思靈敏,博學大才,可這本書現在被人病態的追捧,我對他也就談不上好感了,這并不是針對他個人,而是整個程朱理學,畢竟,他也不過是寫了一本書而已。”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