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婉娘送客。
劉永的確不適合科舉,舒婉娘甚至想不通他是哪來的自信他可以靠科舉出人頭地的。
本朝的科舉非常的艱難,年一取士,只取人,而人中世家又占了多數(shù),還有其他耕讀人家的弟也是強勁兒的對手,畢竟教育資源擺在那里,每次取士人中有五人以上是寒門所出就很不錯了。
而天下間,參加科舉的寒門士有多少?
劉永九歲才認字,連書都沒有一本,沒有書,沒有良師,人也不是特別的聰明,怎么可能會超越別人?
若他性情堅韌,德高尚,舒婉娘說不定還會支持他,畢竟勤能補拙,而德高遠可以另辟蹊徑,但才兩個月,他又還不會隱藏情緒,舒婉娘自然將他本性了解清楚了。
六個人中,他九歲,不說最大的劉力,就是才八歲的劉平在記住那些字之后都會主動跑回去幫父母家人干活,在忙碌之余才抽出時間來記誦那幾個字。
可他從早上到晚上都不離開她家的院,就蹲在院里的梧桐樹底下習,直到天黑才離開。
其他五個孩來她這里認字會幫她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而他卻嫌棄他們的響動影響到了他,甚至每次她淘米做飯的時候他都會禁皺眉頭,面露不悅。
舒婉娘雖然性情柔順,但并不是沒有脾氣,她算是他的先生,他又免費在她家吃喝,結(jié)果還不樂意她干活不成?
當時舒婉娘正懷著穆?lián)P靈,正是孕婦最敏感多思的時候,晚上背著穆石很是哭了一頓。
讀書最講究的就是韌性,有時候做一個問需要反復的求證詢問,但他卻連回頭復習一下都不肯,過急功近利,舒婉娘不不覺得給了他讀書的機會他就能讀出來。
若是在富貴人家她自然不會多管閑事,但劉家一族過貧窮,供養(yǎng)一人讀書意味著未來二十年內(nèi)甚至更長的時間里他們要節(jié)衣縮食,家中待嫁女孩的嫁妝會減少,從而嫁不到好人家里去。
舒婉娘不愿他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做這樣的決定,所以她才有所偏向的將有些事情告訴劉家的族長。
...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