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朗臉上這才綻放出大大的笑容。
穆揚靈卻有些心酸和難過。
前世,失兒童就很讓人揪心,可失的人數在龐大的國民基數上畢竟只占了少部分,可這個時代不一樣,在這里,一個人中就九十九個不識字,甚至更多。
掌握了字的只是少的一部分人,整個七里鄉滿打滿算也就那幾戶人家的人識字。
穆揚靈曾跟隨穆石去過縣城,她當時什么也沒做,就跑到書店里去翻了大半天的史書,加上平日里旁敲側擊得到的消息,她知道這是一個類宋的時代。
后唐之前的歷史與前世是一樣的,只是后唐之后的五代十國混亂卻發生了改變,周祖郭威出身貧寒,登基后虛心納諫,算得上是好皇帝,他死后養郭榮繼位,這位革新政治,發展經濟,更算得上是位雄才偉略的好皇帝,歷史上他只做了六年的皇帝就病逝了,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以至于周被北宋吞滅,但在這里的史書卻記載他在位十七年,不僅發展農業經濟,還南征北戰統一了全國,是為周世宗,其周高宗后來繼位。
所以原先統一全國的北宋不見了,但歷史拐了一個彎又回到了原點。
周世宗武并重,政務上也是兢兢業業,但周高宗卻不喜武官,生怕武將掌握了兵權會奪他郭家的江山,因此他登基后不久就改革了政治,設置了重重的監察機構防備武將,甚至將周世宗攘外的政策調為安內,國內大部分的兵力都用于防備民變及武將叛變上。
周高宗說:“我泱泱大中華,從未見夷族蠻統治過,而歷朝歷代每次滅國都從刁民及武將身起,故,為保我大周安穩,必得屯兵關內,防患于未然。”
所以,原本屯兵關外的八十萬將士被打散歸于關內各處,卻沒料到黨項人和女真族等各部漸漸壯大,大周丟城失地,戰線不斷南移。
大周的皇帝還未來得及扶持起官,武將卻已經被打壓散盤了,沒有辦法,只好重用世家。
唐朝好容易廢除的九中正制又漸漸抬頭,大周雖然沒說用九中正制選官,但科舉已被世家壟斷,民間讀書識字的人更少了。
比如鳴水縣,偌大的鳴水縣只有一個小書院,能坐在里面讀書的都是轄下錢財頗豐卻沒有家的弟,縣城中只有一家書店,穆揚靈想要買筆墨紙硯還得走將近兩個時辰的到縣城購買,而書店中的書也才有六個架,穆揚靈聽母親說過,如今的書大部分還掌握在世家手中。
以穆揚靈的眼光看,大周在走倒退的。
臨山村能有一個識字的人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而舒婉娘向來和氣柔順,所以有想識字的孩上門來求她都會認真的教。
乍然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孩們的心中激蕩就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前頭劉叔家的大兒劉永跟著舒婉娘認了幾天的字就鬧著要去縣城上考科舉。
這對劉家來說算得上是驚天霹靂。
劉叔家只勉強算得上溫飽,連病都不敢生,何況是讀書考科舉?
族長以為族里好容易出一個這樣有決心的人,要是他有能耐,舉全族之力供養他也是可以的,讀書的成本雖然高,但考出來的回報同樣豐厚,所以族長去找舒婉娘詢問劉永讀書的天賦。
...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