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主,君為客,做一個以民為本的決斷吧”
趙行德的話在許多人心頭縈繞,每個人想法各有不同。
沒有人繼續問下去,各桌的賓客重新回到各自的一起,但就好像剛剛經歷過一頓饕餮大餐,談性忽然寡淡起來。好幾桌都干脆接著剛才趙行德及的“民為本”、“治權”、“利權”等題目談論下去。尤其高肅等幾個坐在眾人中間的夏**官,成了被人問的對象。
“高將軍,趙大人所的開國遺訓,真有其事嗎?”
秘史遺詔一類的總是引人好奇的,高肅點點頭道:“此事眾所周知,所以”
他看了一眼同桌的宋國士紳,心道,洛陽完璧歸夏,為了在這一地推行贖買土地,國庫藏就不得不賣出債券來籌措銀錢,護國府對此頗多微詞。打關東如果損兵折將太多,便鐵定成了蝕本買賣。離州士紳對宋國朝廷的好感有,聞頓時有幾位嘖嘖點頭,大贊開國帝乃是仁德之君。又有人問道:“聽說,關西在洛陽府強行授田制,以軍士治理蔭戶,假如將來宋夏當真交兵的話,夏國會在關東也如此行事嗎?”隨著此人的問話,同桌的離州士紳都看了過來,就連鄰桌的士紳都豎著耳朵聽。田莊,就是士紳的命.根子。雖然南海許多大家族都兼營工坊商隊,但仍然將田莊視為根本。..
“那也不盡然。”高肅感受到周圍的目光,吐了口氣,含混道,“將來如何,自有護國府和丞相府決斷。據高某所知,新收之地,如羅斯,仍然保留了舊制,只分封了一些土地。”
他完全了解這些宋國士紳的擔憂,因此并沒有直接斷掉全部的期望。
而事實上,護國府對在關東和羅斯推行夏制都有爭議,但爭議的內容卻大不相同。
在羅斯,各公侯貴族極力反對,一再上書護國府,堅稱軍士推舉之制只適合東方人,與羅斯人世代忠誠于強者家族的傳統習慣大不相同。如果護國府要強迫羅斯實行推舉制的話,羅斯就會立刻大亂。而在關東,大將軍府主要擔心的是關東的人口是關西的兩倍多,現在重文輕武還好,將來如果出現另一個人數眾多的軍士集團,似乎對關西的統治并沒有實質好處。但也有很多人堅持,關東關西應該一視同仁,打下關東之后,土地和蔭戶都要分給有功軍士。
“羅斯只分封了些公侯,那為什么在洛陽一定要強行授田呢?”
離州士紳低聲嘀咕,雖明知沒有什么用處,仍然不住地口地勸說。
高肅微微一笑,沒有太理會這些人抱怨,只是隨口應付著。
一切取決于實力。誰都不是傻子,這就是現實。士紳對鄉村的絕對統治,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礎上的,只要將土地收歸朝廷,就等于將整個士紳集團的統治力連根拔起。而無獨有偶,軍士的蔭戶的治理,雖然靠的是武力威懾,也有大半的基礎是在朝廷的授田制上。只要在關東推行軍士治理蔭戶,就勢必要行授田制。洛陽是進攻關東的橋頭堡,自然不可能姑息士紳,然而,將來在整個關東將采取何種政策,還要看護國府中討價還價的情況。如果實行軍士制的話,東征軍就會有大批空缺官職和晉升機會,另一方面,征服關東的代價也會成倍增加。
申名琛、林酉等人繼續和趙行德推敲著“治權”和“利權”的劃分問題。
這兩位都是老狐貍,很快便推斷出“民為本”的基礎雖然是“利權”,也就是百姓“保其身、固其益、逐其利”,但對官府來說,朝廷、州縣、鄉里之間“治權”的劃分更為重要。因為從前官府的“治權”幾乎是無限的,一級一級往下壓,最后全部壓在百姓身上就可以。而現在百姓以“利權”自守,等于一級一級下壓的余地驟然消失,上下級之間的“治權”的沖突,立刻就空前緊張起來。不過,對各地士紳來說,這也未必是壞事,甚至可以民利自重。
從學校推舉之后,朝廷和州縣治權之爭來看,兩者的力量并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某種程度上說,朝廷和州縣,雙方的力量都大大增加了。州縣得以名正順地以學校推舉官員、囤積錢谷、招募
“老夫有生之年,不知看不看得到趙大人這‘民為本’、‘利權’之說寫進大禮法。”
月上中天,宴席近了將散的時候,申名琛和林酉一起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