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些故人,就沒有我趙行德。”
趙行德臉上滿是追憶的神色,話音很輕,卻很堅定。
高肅和劉志堅相視了一眼,同時嘆了口氣。趙行德這種關東情懷,他們兩人早已知之,雖然能理解,但不希望他被這種情懷蒙蔽了神智,甚至作出徒生遺恨的事。五府雖然看重人才,但一旦和國家的利益相沖突,處置也絕對不會留情。甚至越是重視,手段越是決絕。當年的狄青堪稱一代名將,護國府、大將軍府中仰慕敬重他的大有人在,但每次宋國遣使要人時,無論護國府和大將軍府中絕大部分人都堅決不允,到死都沒有放狄青回歸關東。
“洛陽贖買土地,編戶齊民,”高肅沉吟道,“現在還不錯?!?
“為關東百姓著想的話,軍士治理蔭戶,恐怕膨的日子會比現在更好。”
“但是,這未必是長久之計。”趙行德搖頭道,“洛陽彈丸之地,有太子坐鎮,袁大人宰輔之才來治理,方才波瀾不驚。關東偌大的地方,戶口眾多,士紳盤根錯節,窮文富武,用不了多少年,豪強仍舊是豪強,只不過換了一些人罷了?!彼粗鴦⒅緢院透呙C不信的神色,示意他二人坐下來,不必執以部屬之禮。
“強行推行軍士之制,只怕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趙行德自己給自斟了一杯茶,他沉默了一會兒,白霧從茶水上騰起,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高、劉二人是趙行德的部屬,也是相交莫逆的朋友。趙行德的想法一直沒打算瞞著他們,只是他們二人都有所避忌,而趙行德忙于處理軍務,沒有合適的機會談及而已。
“關東百姓之苦,在人多地少,兼并嚴重,貪官污吏不過是助長了這一勢頭?!?
“越是人多地少,人力越是低賤,土地就越貴重,地主自然可以挑肥揀瘦,將甚至七成、八成的糧食都收了地租。反之,如果地廣人稀,人力貴而土地賤,地主就得求著佃戶來租佃田地了,地租也不會太高。不過,如北疆、河中、羅斯這些地方,土地雖然不缺,但胡漢混雜,戰斗頻繁,軍士的勇力和保護甚至比土地本身還要重要,蔭戶也特別要依靠軍士勇力的保護。所以,在這些地方,軍士治理蔭戶,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了?!?
“開國立下軍士之制,為大夏開疆萬里,趙某若生在當時,自當仗劍隨之。然而,如今關東的情勢,與當年大有不同。假如天下一統,朝廷以軍士來治理關東的話,關東州縣深處腹地,軍士沒有打仗的機會,若萬里迢迢去西北參戰,又過于耗費糧餉人力,所起的作用多半還是對內。士紳也可以走窮文富武的路子,用不了多久,原先的士紳會和軍士成為一體,,對普通的百姓而,恐怕負擔反而更重了。這正是古人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可是,關中、蜀中,也是久不經戰事,百姓的日子也比關東好多了。”
“關中和蜀中,推行軍士治理蔭戶之制,當時正是亂世之末,地廣人稀,膏腴之地拋荒也甚多。開國帝推行軍士治理蔭戶之制,不但阻力極小,土地也足夠,從此以后,民間不得買賣土地,更不可能有地連州縣的大地主存在,富商唯有經營商路、開設工場、礦山而已。而五代之后,無論士紳還是普通百姓,天然就敬畏軍士,無人敢于反對軍士料理民政。而此后,關西百姓的日子一直不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不斷向西移民墾殖。長子繼承法之下,長子繼承父輩的田產,而次子、三子則得到盤纏,向西遷徙領取授田。上百年來,畝產不斷提高,而一家一戶所擁有的田地一直沒有減少,所以,百姓的日子就越來越好。”
“讓關東百姓過得更好,我有上、中、下三策,這也是遠、中、近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