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才壯著膽子提分家的事,已經算仁至義盡了。洛陽府將長子繼承制是和授田法一同而頒行。根據授田法,如果呂家不分家的話,就只能領到六十畝授田。根據長子繼承法,就算幾個兄弟一直窩在家里,等呂老伯歸天之后,這六十畝授田也只能由長子呂沾來繼承。關東向來人多地少,到那時候還有沒有授田就難說了。搞不好只能象二弟呂橫一樣到工場做工徒一條路可走。這個事兒大家心里明白,但呂沾卻不能好點得太穿,點穿就顯得他太沒有人情。呂沾不開口,后面三個兄弟心里頭也明鏡似的,現在不分家,將來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呂家十幾口人,自己有一百多畝地,又租了一百多畝,在村子離,算是人丁興旺,蒸蒸日上的大家庭了。這樣的家庭如果不分家,說不定幾十年后,就能繁衍出一個呂家村之類的宗族出來,然而,授田對呂家來說,卻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兒。
如果呂家分家的話,按一戶六十畝地,就白白再領將近兩百畝地,但是如果不分家的話,這一老五壯六個男丁,還有將要6續成年的七八個孫輩,一共就只有六十畝地,按照朝廷律法,呂家還要被迫將六十畝以上的田地賣給朝廷,盡管價錢公道,可是對莊戶人家來說,賣田地,這個就是斷了命根啊。然而,對于關東莊戶來說,只要日子還過得下去,父母尚在,兒子分家,這是最不能觸碰的禁忌話題。可是不分家又能怎么樣呢?
屋內氣氛變得尷尬而沉重,沉默了半天,還是老四呂巖憋不住了,悶聲道:“爹,那大戶家的田都被朝廷買了來做授田了,如果不分家的的話,連租田都租不到。咱們一家十七口人,只有六十畝地,種出來的糧食根本不夠吃,難道白白餓死啊。”
“四哥說的是,爹。”
“再不分家的話,咱們呂家就真真敗了啊。”
“朝廷的授田法,誰都擋不住啊。”
“鄰村王大官人那般厲害的人物,也只能老實將田賣了,拿著錢到城里開工坊了。”
幾個兒子也紛紛附,一家之主呂老伯的臉也越來越黑。
“夠了!”呂老伯猛地吼了一嗓子,怒視著這些不孝之子。
“爹啊。”呂沾、呂巖幾個敬畏地看著父親,眼神卻沒有退讓。
呂老伯嘴唇哆嗦著,卻說不出話,他忽然站起身來,伸手抓起炕上一個粗陶碗。
“啪”的一聲,陶碗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既然你們翅膀硬了!”吼聲震得窗棱紙嘩嘩直響,“那就分家!”
枯枝上棲息得幾只烏鴉受驚撲棱棱飛上天空盤旋,又不甘心地叫了幾聲。
在宋國的很多鄉村,豪強和宗族甚至比朝廷更有權威。所以,秦漢以來,朝廷無不以壓制豪族為要,甚至不惜大開殺戒。為了保證軍士對鄉村的控制力,參照漢代的推恩令,用成丁分家,按戶授田的辦法,從最基礎就把大家族拆得極散,又用長子繼承法將沒有希望繼承家業的次子逼出去另立門戶,而不是聚居形成宗族勢力。授田法和長子繼承法,這是夏國最重要的兩步法令。盡管民間反彈極大,五府也給洛陽府下了嚴令,要將二法令執行下去。
鄉紳們上書反對的,洛陽府都好好語地安撫。膽敢武力抗拒的,洛陽府就毫不猶豫則動用團練解決。一來二去,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形勢,丟了田地,散了宗族,總比丟了性命,滿門伏誅要好,更何況,朝廷還會補償一大筆銀錢,洛陽城內及近郊一大片土地都劃歸了商會自治,富紳只要有錢,都可以在洛陽左近置辦產業,開設工坊。在朝廷的嚴命下,盤根錯節的各大行會也得不讓步,保證不排斥新的工坊和商賈進入市面,行會只要求從今后每一樣貨物都必須打上工坊和商行的標記,各個行會還捐了一筆銀錢,專門查辦假冒的貨物。
烏鴉“鴰——鴰——鴰——”的聲音,在夜空中傳出去很遠很遠.....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