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中,徐文虎無時無刻都在考慮和羅斯人、大食人、突厥人甚至十字軍生沖突的情況。安西軍騎兵能沖能射,步軍崇尚重甲堅陣,但保持夏軍傳統的弓弩優勢。這樣的風格很被歷代蘆眉皇帝所推崇,因此才希望夏國派遣雇傭軍去協防都城。但蘆眉的問題并不在于軍事,而在于附著在帝國軀體上的貴族吸干了國家的精血,以至于自耕農兵員徹底枯竭。不解決這個問題,一直依靠雇傭軍的話,蘆眉國總有一天要被雇傭軍反噬而吃大虧。
如何把蘆眉變成夏國西部邊疆的一座橋頭堡,對徐文虎來說卻是一個未被解決的問題。數十年戎馬倥傯,讓他形成了一種想法,那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戰爭的勝負取決于正確果斷地處理突然的,不可預見的我方和敵方的行動。而事先的各種計劃,不過是為真正的戰場決策所準備的一張草稿而已,它隨時可能被涂改的一塌糊涂面目全非,再交給行軍司馬去寫報告。
為了確保安西軍司能隨時對各種事變作出最正確的反應,徐文虎從在安西擔任將軍開始,便極力深入了解安西軍軍的特點。盡管沒有生戰事,他還是一遍又一遍的巡視每一個關隘和軍營,他總是和所有遇見的將軍和校尉談話,用自己的經驗指點他們做得還不夠好的地方。他對安西軍的每一個營都有明確的印象。他認識幾乎所有重要的軍官,了解他們的看法和派系。數十年來的勤勉,讓這位兩鬢斑白的老將在安西軍中擁有無人能及的崇高威望。
夏國軍隊分別屬于大將軍府和三個方面軍司,皇帝本人親自兼領大將軍府,但皇帝通常并不親自指揮軍隊,直屬各軍,實際上是由行軍司、輜重司配合協調的。
行軍司上將軍張善夫是護國府與皇帝決策忠實的執行者,也是各軍利益矛盾出色的協調者,也非常能夠出謀劃策。在所有的將軍當中,除了柳毅,就數張善夫對皇帝的影響最大。張善夫領到行軍司草擬各種軍事計劃,并且讓皇帝和護國府校尉們深信計劃的有效性。從各方面來說,他都是一個出色的將領。但徐文虎還是認為,他不夠了解河中所面臨的情況,也過于高估了夏國軍隊解決問題的能力。徐文虎和許多邊軍出身的將軍,都覺得大將軍府行軍司和丞相府統籌曹的人,有一種用計劃和推算控制一切的不切實際的愿望。而計劃一旦出現問題,還是要前線軍官臨機決斷,到那時,也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避免國家付出更大的代價。
徐文虎本想先見張善夫,說服他,然后再覲見陛下。但行軍司馬說張善夫已經去見陛下了,他不得不直接前往壽昌澤畔的林泉宮。他不愿意在敦煌城里耽擱,特別不愿意被聞訊而來的護國府校尉們纏住。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