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準金二百錠,得金二十四萬八千二百錠。
宮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零四人,宗婦二千零九十一人,人準銀五百錠,得銀一百五十八萬七千錠。
族婦二千零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準銀二百錠,得銀六十六萬四千二百錠。
貴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準銀一百錠,得銀三十三萬一千九百錠。
這樣一來,被送入金營的大宋婦女共一萬一千多人,共折金六十余萬兩,銀二百五十八萬多兩,但是,即使加上大宋已向金繳納的金銀,按照協議,大宋尚欠金三十四萬多兩,銀八十七萬多兩。
這些婦女被送入金營后,翰離不還頒布了一條專門針對宋皇室女性的命令,他讓金軍中和被擄的宋人中的醫師,將所有的年輕皇室女性檢查一遍,凡身懷孕的女性,一律用藥打胎。這一來,不少已懷龍種和皇室骨肉的后妃,統統被迫下胎。
由于天寒地凍和饑餓,大批被押人員在金營中死亡。6續被擄入金營的眾多皇室后妃、帝姬、王妃宗姬、族姬、宗婦,還有大批大臣們的妻女,大量被金軍將領和士兵侮辱。最早受到侮辱的是蔡京的兒媳茂德帝姬。她被送入金營的當天晚上,就被翰離不用酒灌醉,強行奸污了。隨后,連康王的妻子邢妃、鄆王之妻朱妃和一些帝姬也被強奸。不少烈婦不愿失節,奮然自盡。一時間,整座金營成了淫窟。2月2o日,信王王妃因不愿意受辱,毅然自盡于青城寨。2月24日,17歲的儀福帝姬病死。2月25日,16歲的仁福帝姬死于劉家寺。
2月28日,16歲的賢福帝姬死于劉家寺。這些帝姬都是徽宗的女兒,欽宗的妹妹。
宋太宗皇帝一系的子孫,幾乎被金人一網打盡。最后“漏網”的皇族,只有高宗皇帝、哲宗皇帝的皇后孟太后。
之后,進入南宋,高宗禪讓后,皇位就傳入了太祖皇帝子孫的這一支。
論北宋滅亡
新令狐沖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他的老師:“要保有一個國家,什么條件最重要”。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子貢又問:“假使由于某種原因的限制,不得不在三件之中少做一件,是應該先去那一件”。孔子說:“去兵”。子貢又問:萬一碰到這種情況,國家非常貧窮困苦,把軍事經費撤消了還不能維持,對于足食和立信又應該先去哪一項。孔子斷然說:“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一個皇帝的悲劇,一個王朝的悲劇
[北]宋欽宗趙恒[公元11oo——1161]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十五歲被立為皇太子。1125年徽宗讓位,趙恒繼位為帝。欽宗繼位以后,貶誅蔡京,童貫等人,起用李剛,鐘師道等為相。但最終難扭頹敗多年的局勢,致使與其父子,妻女,王孫妃嬪全都淪為金兵俘虜,自己也病死異國他鄉。
欽宗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對聲色犬馬等一無所好。他一上臺伊始就端正政治,肅清朝綱,懲治奸邪,任用賢能。危急萬分時,他又親自披掛上陣,與士卒們同甘共苦,共衣食[金人粘罕的軍隊來到城下,這天不斷的雨雪交加,皇帝穿上盔甲也登上城墻,將供皇帝吃的飯菜分給士兵,而自己改吃士兵的飯菜,大家都感動激奮的痛哭流涕。金人來進攻通津門,數百名士兵用繩子吊著下了城墻去抵抗他們,燒毀敵人五個炮架,兩架鵝車。——資料來源《宋史》]。可以說在封建時代中一個君主所能做到的最賢明的舉動,他都做到了。最終他卻無法挽回北宋滅亡的命運,導致父子都淪陷敵手,國家變的一片荒蕪。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劇。
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集大成的時代。凡舉社會制度,思想文化等,在宋代都趨于成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體系。但遺憾大是比較起來宋代以前的漢唐等朝代。宋人在文化制度等方面建樹雖足可自傲,但在國土方面不免自慚形穢,嘆息氣短。宋人從來就沒有完整過自己領土版圖。幾呼從建國之初宋人就沒少過邊患。誠然漢,唐之時也難免有邊境沖突,但那卻常常是漢武,唐宗窮邊黷武的結果,所謂北追大漠,勒石燕然就是常常令后人追懷歌詠不已的典型詞句。
但宋人卻沒有這樣大驕傲,常常是左支右絀,招架不迭的對付外來侵略。先先后后和遼,西夏,金,蒙古等打過仗,也求過和,簽定過恥辱的城下之盟,最終還是走向了亡國一途。
那么道底是什么導致了宋人的這種對外交往爭斗中的失敗呢?表面上是宋為吸取唐代晚期實行藩鎮制度結果造成了軍閥擁兵割據局面的教訓。廢除了常備軍,職業軍隊,而代以民兵性質的保甲制度的結果。但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北宋的整個國家體制文化思潮結構。
就當時的國家大小而,無論疆域的遼闊,還是人口的眾多,物質的富庶,經濟的達。北宋比較諸國,無論遼,西夏還是金都要強許多。但是宋卻在于這些國家的戰爭中一敗再敗,這不能不使我們對決定戰爭,尤其是國與國戰爭勝負的諸多原因,以及這些原因的復雜組合與這重組合所產生的能量,做深入的思考。
北宋的滅亡即是一個皇帝的悲劇,又是一個王朝的悲劇。關于北宋的滅亡原因歷來各家[史學家,政治家,哲學家]對其說法很多[這里就不一一敘述],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個人認為,至使宋朝滅亡的致命原因,那就是北宋朝廷對外對內的不誠信,就是說對內失信于人民[最重要是失信于人民],對外失信于盟國。他即已失信于天下[就失去了立國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那么在做其它任何努力顯然都是徒勞。
現在關于北宋朝廷缺乏誠信這方面的相關歷史資料甚少,也許是歷史忽略了這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但是我們還是能夠通過一些相關資料,了解到當事的一些情況。下面一些資料來源于《金史.宗翰傳》。
宗翰本名叫沾沒喝,漢語錯稱為粘罕。他是相國撒改的長子,十七歲時軍隊中就已經都佩服他的勇敢了。等到商量討伐遼國時,宗翰的意見正與[金]太祖相合。遼國的都統耶律訛里朵帶領二十萬兵來守衛邊境,太祖迎頭痛擊他們。宗翰率領右軍在達魯古城把遼人打的大敗......。
太宗登上帝位,下詔給宗翰說:“把一個方面的責任委托給你,有資歷應遷升的人,你可以見機行事任命他們的官職,因此把百道皇帝的空頭任命書交給宗翰”。宋人[北宋]來請求割讓一些城市,宗翰答應說割讓武,朔二州。又請示說:宋人不把叛逃[犯罪后逃跑到宋國境內的罪犯]的人送還我們,又阻絕燕山往來的道路,以后必然會撕毀兩國間的盟約,請不要把太行山以西的郡縣割讓給他們”。太宗回答說:“前朝皇帝曾同意過他們,應該割讓給他們”。
宗翰又上奏說:“前朝皇帝征伐遼國之初,希望宋能合力夾攻遼國,因此許諾把燕地割給他們,宋人已經簽訂盟約以后,又請求增加錢幣,來取得山西的一些城鎮,先皇拒絕了他們加錢。盟約上是這樣寫的:不能夠容留藏匿逃跑的罪犯,引誘擾亂邊民。現在宋國卻有數路招募接收背叛逃亡的人,用恩情賞賜來厚待他們,我們不止一次的寫下背叛人的姓名向童貫索要,他們也約好了月日,以誓的形式定下約會,結果一個人也沒送來。盟約定了還沒有一年,現在就是這個樣子。萬世和約還有希望嗎?況且西部邊境還沒有安寧,把山西諸地割讓給他們,那諸軍就失去了駐扎據守的地方,請暫且把此事擱下不要割讓”。皇帝完全聽從了宗翰的請求。
等到翰魯報告宋不送來每年應送的錢和人丁的事[不履行協議],與宋將要背叛盟約,不可不加準備時,太宗就命令翰拿來諸路上報的戶籍,按本子上登錄的地,向宋索要。而接著阇母又報告說宋破壞盟約有具體的表現,宗翰,宗望都請求討伐宋國。于是由諳班勃極烈杲擔任都元帥,留守京師,宗翰擔任副元帥從太原路出討伐宋國。
宗翰從黃河南出,于是降服了朔州,攻克了代州,圍困太原府。宋河東陜西的軍隊四萬人來救太原,在汾河以北被殺敗,死了萬于人。宗望從河北直取汴京,很久都未傳來消息。宗翰于是留下銀術可等圍攻太原,率師向南進,天會四年,降服安定了一些縣和威勝軍,攻下了隆德府實即潞州。軍隊開到澤州,宋國使者來到軍中,這才知道宋國割三鎮給金國講和的事。路允迪拿著宋國割讓太原的詔書來,太原人不接受詔書投降。宗翰奇取了文水和盂縣,又留下銀術可圍困太原,自己回到了山西。
宋少帝[欽宗]誘使蕭仲恭送信給耶律余睹[遼是被金所滅],用振興恢復遼國的允諾來打動他。蕭仲恭卻把這信交給了金國,金國皇帝下詔命令再次伐宋。八月宗翰從西京出.......一路宋軍戰敗。
丁亥,渡過了黃河,潤月,到汴京與宗望部隊會合了。宋國約定以黃河為國界,又請求講和,結果沒有談成[金不會再相信了]。丙辰,銀術可等人攻克了汴州。辛酉,宋少帝到金國軍隊前就住在青城。十二月癸亥,少帝向金國上表請求投降。五年四月,宗翰帶著宋國二位皇帝及其宗族四百七十多人[唯獨漏了康王趙構,因為他當時不在],還有玉石,寶印,服飾,車馬,祭祀的器具,樂隊,靈臺圖書與大軍一起北歸[北宋滅亡]。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