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雜役聽到她的驚呼聲,則瞥了她一眼,道:“知曉自子清、子正那天賦被人知曉后,都是被州學搶著要的,你已許久不曾遇到要辦事之時了,可再往前想想,他二人那落戶入冊是什么時候辦下的事?”
一句話聽的關嫂子不由一驚,下意識道:“哎呀,這我倒是忘了!許久不曾遇到了呢!”
關嫂子說這話時的反應很是自然,幾乎是本能的下意識出口的話,同素日里那“我們子清、子正”帶了些許炫耀的語調截然不同,顯然只是下意識的開口說了句實話。
可這大實話卻讓不少人聽的都心頭發酸,紛紛搖頭,卻也沒再說什么,左右這么些時日接觸下來,這位寡母是個什么性子的人,多數人早知曉了,也懶得再說什么了,只是繼續說起了溫明棠方才說的什么時候回來的話。
“酉時是衙門的下值時辰,若是酉時前辦不完的話,定會被內務衙門以‘下值時辰到了,明兒再來吧’的話堵回來的,若是那樣的話,就麻煩了。”其中一個雜役說道,“等同今兒一天的工夫都白搭了!”
“因為明兒又要從門房開始了。”溫明棠笑著接話,語氣雖然平靜,卻出乎意料的強硬,“所以今兒一定要看著那銀錢拿到湯圓手里。”
按理來說條子一拿過去,內務衙門就要給錢,一個來回的事卻能拖那么久。中間環節越少,看起來越簡單的事,若是辦起來越難,便證明了這件事是襯合‘事出反常必有妖’這條鐵律的。一旦重新開始,因為統共只有一個來回,自是先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難怪紀采買要親自出面了。”另一個雜役顯然也已回過神來了,唏噓道,“早上聽馬雜役說‘拿了條子去領錢吧’,我還當是一件簡單的事,眼下看他們還沒回來,才知還是我想的簡單了。”
“一樣辦事,哪有你難,紀采買他們就容易的道理?”又有人接話道,“哪怕紀采買有些面子,對方存心想扣著不給也還是要想辦法的。”
“紀采買雖成日抱著枸杞水養身,卻也不是吃素的。”有雜役想到這里看向一旁的溫明棠,“溫師傅,你說是不是?”
“具體辦起事來也一樣。”午食的菜食準備的差不多了,溫明棠尋了個食案坐下來歇息,而后同眾人說道,“門房那里原本是個收禮的,眼下換了馬雜役的堂弟,多是個懶漢,磨蹭的很,不過有馬雜役打過招呼,門房這一關算是過了。”
“負責發銀錢的內務管事有兩個,隨便尋到哪一個,都會借口‘有事脫不開身,去尋另一位’。”溫明棠看著堂中眾人紛紛點頭深以為然,顯然是從‘長安人’的身份落戶這等瑣碎事中遇到過這一茬又一茬的推諉,這般一點就透,可不似往常的雜役們。很多事若是說的深了,大字不識幾個的雜役們是聽不懂的。可眼下,堂中這群大多大字不識幾個的雜役們卻對溫明棠說的這些事一聽就懂,這樣的‘清明通達’看的溫明棠心中又是一嘆,想起昔時曾感慨過的那句“人教人,一輩子也不定懂。事教人,一次就會。”心中更是復雜中夾雜了些許酸楚。
聽雜役們在道“之后呢?溫師傅再說說!這等事我等常遇到,再之后可怎么辦?”
溫明棠聞,便繼續說道:“內務管事有兩個,那就分兩路,阿丙與湯圓兩個手腕不如紀采買,便拿著那名正順的條子去尋其中一個,結果不必多說,哪怕你名正順,哪怕你有條子,對方不能以你的身份做文章,卻能以‘自己事忙’來推脫。所以,他們兩個被推脫回來是必然的,便讓他二人堵在那將他二人轟出來的內務管事的院子門口,莫要離開。紀采買有手腕,便去尋另一個,而后將另一個管事帶到院子門口,當然其中一番推脫交接便要看紀采買辦事的本事了。”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也都曾遇到過,可不知為什么,聽溫明棠說的這些話,卻還是叫眾人聽的紛紛捏了一把汗,開口催促道:“之后呢?紀采買將人拖過來之后能辦事了么?”
“能推脫的兩個管事都被他們帶到一處了,或許眼看推脫不了,把事辦了,那便是事情進展順利的情況了。若是不順的話,或許當著人的面開始相互推脫了。”溫明棠想了想,說道,“老袁體恤銀錢不放是靜太妃的人下的令,銀錢發放則是皇后娘娘下的令。誰知道太妃什么時候回來?內務衙門阿臜事一堆,到處在斗,自多的是墻頭草,旁觀的騎墻派。若是發錢的兩是個觀望的騎墻派,自然誰都不想落印放錢,以防將來太妃回來時麻煩落到自己頭上被清算,便想盡辦法的搪塞推脫了,左右條子是給了,可條子上頭卻沒寫什么時候發錢啊!”
這話一出,眾人“哦”了一聲,頓時恍然。有人“嘶”了一聲,倒吸了一口涼氣,道:“好似還真是這般!遇上這等事可怎么辦呢?”
又有人道:“湯圓這條子發那么快不是因為皇后娘娘的人接管的原因么?找那位給條子的管事幫忙啊!”
“給條子的管事肯幫忙是因為要扳倒對手,借用克扣撫恤銀錢的錯處給對手下絆子才那么快給的條子,眼下對手都扳倒了,自己目的已達到了,管事位子也坐上去了,且那條子也發了,剩下的自是不關他的事了。”溫明棠說到這里頓了頓,見眾人都在巴巴望著自己,猶豫了片刻,還是將剩余的大實話都說了出來,“且他只管發條子,又不管放錢的事。如此……自己所轄的事情已辦了,又非親非故的,他管這多余的閑事做甚?”
“況且,坐上管事位子的他,可不是事前據理力爭怒罵‘克扣撫恤銀錢,喪盡天良的那個他了。’溫明棠說著用手覆了下面,道,“他已換臉了。此時再去尋他,他不止不是原來那個‘幫忙討公道’的那個他了,還保不準會伸手索要先前為湯圓發條子的好處。甚至,兩個發銀錢的管事互相推脫,也有他的授意在里頭,為的就是敲打一番,讓湯圓他們‘會做人’些,將先前發條子的好處費給結了。”
這話聽的眾人很想笑,公廚里也確實響起了一兩聲笑聲,可那笑聲中卻不帶什么喜色,反而頗為無奈。
“真遇上這等事,可就麻煩了!”有人嘆道,“我本以為這是件小事,哪里需要紀采買親自出面?眼下卻是覺得怕是紀采買親自出面都未必拿得到銀錢呢!”
“難怪先時大家都覺得這討要銀錢的事簡單,可溫師傅、紀采買卻總是叮囑湯圓銀錢真正到手了,才是真的。沒到手之前,什么許諾,什么‘直接拿著條子去領銀錢’的話,都不算是銀錢到手了。”一個雜役感慨道,“這般看來,還是溫師傅,紀采買他們有遠見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