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前一日,湯圓、阿丙一行人從咸陽帶著老袁的尸首回了長安,開始為老袁辦身后事。
出了這等事,湯圓自不消說,必是走不開的了,阿丙也是要陪著湯圓的。
如此一來,溫明棠更不能離開公廚了,只得等過了小年,年假正式開始的除夕,才能去看湯圓他們了。
“到底是年節這等喜慶節日,湯圓家里辦白事,四鄰們有憐惜湯圓成了孤女,比平日里更幫忙照拂湯圓的;卻也有些臉色不大好看。雖是因著‘人死為大’這規矩,不敢明著說什么,可私底下那嘀咕嘟囔聲一點都不小,擺明了就是說給他們聽的。”有雜役趁著午后閑暇沒事時,去看了湯圓之后,回來忍不住“呸”了一口,罵道,“真真是樹倒猢猻散,什么妖魔鬼怪都出來了!”
“我看那些嫌老袁死的不是時候,大好的年節卻晦氣的街坊里頭還有好幾張熟臉呢!先時家里人被牽連進案子,險些被誣殺人時,可沒少托老袁幫忙,眼下老袁尸骨未寒,便立時換了張臉,”狠狠吞下一口飯,雜役罵道,“還真是面熱心冷,狼心狗肺!”
“難道閻王爺拿人還需避開逢年過節的?規定過年不準死人?”雜役哼聲道,“這些人真真是白費了老袁當年的善心!”
溫明棠將鍋中剩余的肉圓湯舀出來端過去,對那幾個雜役說道:“今兒來吃飯的少,多了些湯,便拿來與眾人分了吧!”
幾個雜役見狀紛紛向溫明棠道謝,而后問起了溫明棠:“溫師傅明兒放假,當不離京吧!”
溫明棠的情況,眾人也知曉。
溫明棠點頭,也未瞞著眾人,她說道:“明兒一放,我便過去看湯圓。”說著又忍不住問他們,“可看到紀采買了?”
今兒是小年,就算未出衙門,可在衙門里都能聽到街上傳來的熱鬧聲以及時不時響起的一兩陣鞭炮聲。
年節本就是熱鬧喜慶的,至少于這天底下多數人而,皆是如此。
紀采買的年假同大多數大理寺官員一樣,都未用完,原本早些歇也無妨,可一想到老袁體恤銀錢的事還沒著落,溫明棠便有些不放心。
明日就要放假了,趙大人那里按說就是點個頭,落個印的事,怎的還沒消息?
萬事遲則生變,一個印的事,拖了兩日還未有消息……溫明棠心中不安:在掖庭,每每領月錢時被那些管事、嬤嬤苛扣、刁難的情形涌上心頭。
雖是從宮中換到了大理寺,可不管換到什么地方,這天底下有些事情卻是不變的。
她當然不覺得趙孟卓會在這等事上刁難,堂堂大理寺卿,這位過兩年便要致仕的趙大人犯不著為了這點小事扣著不放。再者,縱觀以往的情形來看,趙孟卓也不是這樣的人。
大事看一看,小事讓手下放開手腳去做,才是趙孟卓以往的行事之風。
雖溫明棠他們難過老袁的死,于湯圓而這更是潑天的大事,可在趙孟卓眼里,這當只是一件隨手而為的小事而已。
既如此,怎會到現在還沒有消息?想到近些時日京城里發生的事,溫明棠心中隱隱有了猜測。
雜役們感慨著老袁的事,吃完暮食,開始收拾公廚。
若無意外的話,待到公廚再開火當是要過元宵了,想到元宵,便忍不住想到湯圓。
湯圓母親姓肖,在世時,眾人皆喚一聲“肖娘子”,湯圓的名字便是取自父母兩姓之和,大名袁肖,諧音元宵,才有了“湯圓”這個外號同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