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兵部尚書巫大剛匯報了濮城之亂的事。
蘇云一拍龍椅,怒道:“如今四海升平,竟有人忤逆朕,此事若不能妥善處理,朕天威何在!”
“陛下,可派一前后將軍,率四到五個旅的兵力前往濮城平反。
”
原本濮城的守城只有三千人,又是遭遇突然偷襲,加上對方不過是世族臨時招募的百姓以及族內子弟或家丁,不管是武器還是戰斗力都跟正規軍沒法比。
四五個旅的兵力,絕對能收服濮城。
蘇云沉聲道:“我大周滅趙乃開端,亦是天下大勢,類似的事決不能再發生。
”
“所以朕決定,親自去收復濮城。
”
此一出,群臣震撼。
皇帝親征可是大事,倒不是沒有親征的先例。
只收復一個小小的濮城,手到擒來的事,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啊。
“陛下,還請相信我大周將士,您沒有必要如此。
”
“眾愛卿不必再勸,此事朕意已決。
”
“朝中之事贊交給內閣處理,朕明日,哦不,即刻啟程!”
景元三年,十一月二十。
景元帝親自率軍出征,由前將軍劉傲領三個旅的兵力保駕護航。
對蘇云而,首次出征的體驗非常不錯。
不需要處理繁瑣的朝政,也不需要面臨一個接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竟讓他生出輕松之感。
大軍日夜兼程,于十一月底跟濮城外的敗軍匯合。
“陛下,臣等死罪,沒能守好濮城,請陛下降罪。
”
“都平身吧,先把濮城拿下再說,即便要降罪也要在濮陽城中處罰你們。
”
蘇云輕揮右手,示意大家站起來,接著問:“說一下濮城的大概情況。
”
“回陛下,根據臣等這段時間的勘察,濮城內盧,崔兩大家族聯合,招募了約三萬百姓,加上原本的家丁護衛,以及城內一些原本趙國的降卒,公約四萬人打算拼死抵抗。
”
“城內糧草充足,這些天也在修筑城墻搬運守城物資,還于南門外十里處設立了一個營寨,寨內約五千精銳,與濮城互為掎角之勢。
”
雖然蘇云沒打過仗,但他知道凡事無非一個利字。
這盧崔兩家就是因為不滿周朝的政策才反,其最終目的肯定不是抱著一個濮城跟大周朝抵抗到底。
說白了,就是向大周展示自己的實力,令其有所忌憚,等皇帝派使臣去和談。
屆時這兩個家族再提出自己的要求,雙方最終談妥皆大歡喜。
他們怎么都沒想到,景元帝竟然會御駕親征。
了解完大概情報后,左將軍劉傲說:“陛下,之前吃虧是因為我們兵力不足,現在我們有三萬兵力,人數上不落下風,且叛軍的戰斗力跟我們完全沒法比,雖說守城方占優勢,但我們可以先把城外扎營的那幾千人消滅了。
”
劉傲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軍,要不然也不能在軍方體系改革后成為前將軍。
他的意見得到了蘇云的贊同。
不出片刻,大軍于西門處集結,佯裝攻城,實際誘敵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