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萬不得已,朱興明是真的不想兵戎相見。流寇中的許多人才,都可以為己所用。
朱興明的手里,現(xiàn)在有五千多人的火槍隊。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可以說是擁有了能夠扭轉乾坤的能力。
大明王朝雖然火器發(fā)展的不錯,甚至于有了神機營。可是,比起燧發(fā)槍無論是射程精度還是威力操作方面,都差得遠。
朱興明改進的燧發(fā)槍,是黑火藥時代的巔峰了。之后,無煙火藥的發(fā)明,才真正步入了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
燧發(fā)槍射擊精度準、威力巨大,而且裝填方便。這些,對于以冷兵器為主的敵人來說,都是致命的。
或許,幾百人的火槍隊看不出什么來。上千人的火槍隊,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噩夢。
朱興明虎賁營五千多人火槍隊,放眼整個天下,說沒有人是他的對手都不為過。
更重要的是,兵仗局的燧發(fā)槍已經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接下來,會有更多的燧發(fā)槍裝備軍隊。
朱興明略微改進的,黑火藥的黃金配比。使得火藥的威力猛增,燧發(fā)槍的鉛彈,開山裂石。
火藥的儲存運輸,也是個大問題。黑火藥最怕的就是潮濕,必須做好防潮處理。
此外,燧發(fā)槍的射擊速度,也決定著戰(zhàn)場上的效果。怎樣提高發(fā)射效率,朱興明想了很多辦法。
朱興明采取十八世紀的戰(zhàn)場,用牛角火藥桶,裝備每個士兵。
首先,牛角火藥桶就地取材制作簡單。在以農耕為主的大明王朝,牛角可以說遍地都是。這種牛角使用方便,重要的是防潮效果極佳。
燧發(fā)槍的步槍火藥的裝填,要想做到防水,裝填火藥方便,彎曲喇叭狀的牛角,是最好的選擇。它能保持火藥的充分干燥,即便是在陰雨天防潮效果依舊極佳。
取下牛角塞子,將火藥倒入彈藥盒。精準量好的彈藥盒再把火藥倒進火槍,用槍條搗實。放入鉛彈,扣動扳機...
牛角選擇沒有裂紋或者結構缺陷的,經過打磨之后,就能簡單做出來。天然的中空結構,用來儲存彈藥最是合適不過。
牛角外殼比較堅實,又能防潮,所以選牛角作為裝火藥的容器是非常的理想。
燧發(fā)槍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fā)。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fā)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于大量生產。
燧發(fā)槍在歐洲軍隊足足裝備了二百多年,可見這種武器的威力和效率有多大。
虎賁軍,擁有五千支燧發(fā)槍,一旦交戰(zhàn),足以是敵人的噩夢。
流寇們,鮮有人知道火槍的。更別提,這些威力巨大的燧發(fā)槍了。
就連大炮,很多人也都沒有見過。除了老兵,見識過大炮威力的老兵,對此都充滿了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