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要不說,還是有智謀的好處呢。這兩個謀士,還真是物超所值,朱興明很是高興。
當崇禎皇帝的猜忌之心已然根深蒂固,當崇禎皇帝誰也無法勸阻。就連周皇后,甚至于懿安皇后的勸阻都無效的時候,李巖與宋獻策僅需要一幅畫,就能讓崇禎消除疑慮么。
這怎么可能,你算是你拿來前朝的天王送子圖,也不會打消崇禎皇帝的半點疑心。
然而,實際上卻是,這幅畫確實有效。
看似朱興明面臨的是個兩難的選擇,甚至于可以說是要改變大明國運走向的選擇。無論是回師京城,還是就地造反,都不是最好的選擇。
李巖和宋獻策的一幅畫,卻能輕松的化解這場巨大的危機。這到底是一幅什么樣的畫作,會徹底消除崇禎皇帝的疑慮呢。
這是一幅很長的畫卷,以長卷的形式展現了二十四幅不同的畫卷。每一幅畫卷,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
楊伯峻在《經書淺談》考證說:“元代郭守正將24位古人孝道的事輯錄成書。
而這幅畫的題材,則取自于二十四孝的故事。
第一幅畫就是孝感動天,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于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
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孝行至淳脫險境,感象化鳥點生靈。動君擇婿續天命,天下歸心新賢英。
這個故事,簡直就是啪啪打崇禎皇帝的臉。尤其是這幅畫的意思,舜的父親瞽叟多次想害死他。這不簡直就是映射自己的老子崇禎么,你想害我,然而我卻向你表明心跡,我朱興明學虞舜。你想害我,我卻依舊待你如故。
第二幅是戲彩娛親,說的是東周的老萊子,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不小心摔倒,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裝作假裝摔倒的樣子,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第三幅畫的是鹿乳奉親。說的是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獵人看到了他以為是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免除了被誤殺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