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兵者,無不想著建功立業(yè)蔭及子孫。若是殺敵立功,可升遷。這也是這些大頭兵們,唯一的上升通道。既然來遼東干了刀頭舔血的生計,敢與和建奴拼命,你才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遼東的將士們不是不想打,既然來當(dāng)兵,沒有人不想立功,沒有人不想把建奴們趕回長白山吃草。
可他們沒有這個能力,防守,已經(jīng)是他們最大的極限了。朱興明的這一番演講,調(diào)動了他們的血性。不止是這些總兵,下至副將、參將、游擊的各級軍官,聞之無不熱血澎湃。
打仗,有錢發(fā)啊。皇太子親口答應(yīng)的,遼東的軍餉不會再拖欠。既能立功有賞,何不殺敵報國。
一支軍隊能不能打,除了主將的統(tǒng)御能力之外,看的是中下層將士,這些將士們個個嗷嗷叫,只是,難道說皇太子要留在遼東么。
洪承疇直聽得是心驚肉跳,他收到的朝廷公文是,皇太子監(jiān)軍薊遼。攜八十萬軍餉以慰邊塞將士,半月后,皇太子得京而還。
怎么到了這里,聽皇太子這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下,意思是想留在這遼東,要和建奴干架。
年輕人,不講武德啊。說好了半個月后返京的,可在這種情況下,當(dāng)著這么多將士的面,洪承疇又不好當(dāng)面說朱興明。
唉,年輕人做事單憑一腔熱血。這里是邊塞,戰(zhàn)場那是你死我活的地獄,這皇太子定然是讀書讀傻了。回頭,怎生給朝廷寫封急報,將這位千歲爺趕緊送走。
且不說朱興明是不是紙上談兵,在邊關(guān)萬一出點事,那可是要命的。
誰知,朱興明越說越起勁:“據(jù)本宮所知,建奴近日會有大的動向。義州城,會有建奴大軍在此修筑城墻。他們妄圖想占據(jù)此城,進可攻退可守,哼哼,是否將我大明將士不放在眼里!諸位將士們,有誰愿意發(fā)兵義州,搶在建奴之前占據(jù)此城啊?”
黃臺吉要去占領(lǐng)義州?此一出,不止是洪承疇一臉懵逼,就連王樸、楊國柱、唐通幾個總兵,也是莫名其妙。誰說建奴要占義州,他們怎么沒聽說。
朱興明問誰愿意領(lǐng)兵去義州,幾個總兵面面相覷,他們一齊把目光看向洪承疇。畢竟,薊遼總督是洪承疇,你個皇太子并無職權(quán)指揮他們。
洪承疇只好站出來,拱手道:“太子殿下,各營將士自有防地,且不可或缺。義州雖為要地,然下官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畢竟,建奴的動向來看,下官并未得到黃臺吉南下的消息。”
你這個小太子,不知道從哪里道聽途說而來的消息。他洪承疇這個總督都不知道黃臺吉會有南下的動作,你個小太子蝸居京城,又是從何得知的呢。
朱興明知道無人會去去,他不過是故意拋磚引玉:“好,沒人去,本宮去。”
“殿下,萬萬不可!”此一出,諸將皆為震驚不已。
皇太子去錦州外圍,還是個無防無城的義州,你去送死么。若是黃臺吉知道,把你圈起來當(dāng)擊殺。
胡鬧,果真是胡鬧。洪承疇感覺有些頭大了,朝廷怎么想的,怎么會把這個年幼的小太子弄來胡鬧。
“太子殿下,下官身為薊遼總督,身系邊塞安危。下官不會讓殿下胡鬧的,義州城周無防,萬一建奴來攻,豈不危險。”
朱興明微微一笑:“洪總督,你不讓本宮去,本宮偏偏就要去。還有,本宮自己帶著兵,不會用你的一兵一卒。你也知道兇險對吧,如果不想本宮死,那就等建奴圍城的時候,你拼命來救吧。”
朱興明當(dāng)然有底氣,你洪承疇的十三萬邊塞將士我調(diào)撥不動,那我就不調(diào)。別忘了,我手下還有從一線天收編上來的兩千多流寇,加上昌平總兵李守鑅手下的三千鐵甲,去守義州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