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朱興明不得不承認,黃臺吉是個極難對付的對手。滿清騎兵的戰斗力,在領兵器時代著實也可畏可怖。并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明軍的戰斗力在這方面確實技不如人。
現在是崇禎十三年,洪承疇是薊遼總督,吳三桂是邊關大將。歷史的車輪沒有滾滾上前之前,他們都是效忠于大明的猛將。
只要你能打,能為朝廷立功,朱興明就會繼續重用他們。
受限于運輸技術的限制,靠著人力牛馬去往邊關運輸軍餉,行進速度是很慢的。
崇禎十三年,黃臺吉率大軍扣邊,松錦之戰正式拉開序幕。
好在,朱興明知道時間還來得及。按照這個行進速度,是可以趕在建奴之前到達錦州前線的。
崇禎十三年六月,黃臺吉指揮清兵兵臨錦州,開始了圍城的持久戰。現在是二月份,大概三月初朱興明他們就能抵達錦州防線。
昌平總兵李守鑅,擔心皇太子朱興明年幼,受不了長途跋涉。到了豐寧縣,李守鑅下馬走到朱興明馬車前,一拱手:“太子殿下,咱們走了十余日了,不如在豐寧縣休整幾日再出發吧。”
朱興明掀開馬車車簾,看著前面的行軍隊伍搖了搖頭:“不,繼續趕路。遼東建奴不日來犯,咱們耽擱不得。”
李守鑅莫名其妙,太子殿下是不是糊涂了。你是怎么知道建奴要來犯邊,可太子爺執意行進,他也不好說什么,只是一拱手:“末將遵命。”
此時的昌平總兵李守鑅帶著三千明軍將士北上,護送遼東軍餉。看似三千鐵甲威風凜凜保護周全,實則這一路上也有很大的兇險。
此時國內流寇做亂,若是被人得知明軍有八十萬兩軍餉北上,不免會被他人覬覦。雖說是他們不敢硬碰明軍,但保不齊會用什么陰招。
八十萬兩白銀當然吃不下,畢竟明軍三千將士不是一群流寇所能惹得起的。若是半路攔截,搶它個十幾萬兩也不是不可能。
是以,一路上李守鑅絲毫不敢怠慢。護衛軍餉的將士側衛兩翼,護送著這些運輸征調來的百姓趕著馬車一路北上。
此時,驛站的裁撤弊端開始顯現出來。
沒了沿途驛站,交通信息不通。官道常年疏于打理,許多道路崎嶇難行。
朱興明乘坐的馬車,絕沒有后世車子那么舒服。這種木制車輪的馬車,若是在城內平緩的道路上行駛,行進速度慢一些的話還能接受。
如果是崎嶇不平的山路,坐在里面簡直就是活受罪。這種感覺怎么說呢,就像是朱慈烺騎著一輛被扎破了車胎的自行車。
顛簸、旋轉、跳躍,朱慈烺就像是骰蠱里的骰子一樣,在車廂內一路跳躍。他感覺自己的身子,都被顛簸的要散了架一般。
無聊的時候,朱興明就會高歌。伴隨著被顛簸不堪的馬車,朱興明從喉嚨里發出的聲音是有節奏的斷斷續續:“啊、啊、啊……咦、咦、咦……嗚、嗚、嗚……”
朱興明現在并不太過擔心,有了軍餉的明軍戰斗力還是不錯的。
錦州松山,薊遼總督洪承疇眉頭緊鎖。作為一個鎮守邊關的老兵油子,洪承疇很確定,從建奴最近頻繁的動向來看,他們這是想要進攻。
將士們不以為然,依舊是我行我素。有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平原決戰,即便是十倍于建奴的明軍,也很難擊潰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