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此,似乎仍是一樁宮內常見的貪墨案,與白蓮教依舊無關。
朱興明忽然想起一件事:當初這位華妃,并非通過常規選秀入宮,而是由時任山海關總兵的吳三桂,在一次大捷后,作為“戰利品”和“心意”獻給太上皇的。因其容貌絕世,舞姿傾城,立刻得到了太上皇的寵愛。
沒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吳三桂果然是個梟雄。這種人,永遠都是不安分的。
洪承疇退隱,吳三桂卻鬼使神差的,通過累功最終還是升任到了山海關總兵的位置上去。
兵部官員升遷,需吏部主持。這種事,朱興明也不便插手。再說了,人家是累功升遷,也無大錯。
可是反骨仔的吳三桂,就算是在這個平行世界依舊不安分么?
讓朱興明的心中猛地一跳!
他立刻傳喚司禮監掌印太監,調閱當年吳三桂獻美時的所有檔案記錄。
記錄顯示,華妃出身并非吳三桂所說的“遼東望族”,其父母早亡,只有一個哥哥,原是吳三桂軍中的一名低級文書,在獻美之后,此人便突然辭去軍職,拿著吳三桂賞賜的大筆金銀,回到關內老家做起了買賣,如今似乎生意做得不小。
這一切,看起來像是一個幸運兒憑借妹妹的裙帶關系飛黃騰達的故事。
但朱興明卻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一個軍中低級文書,有何德何能,讓吳三桂如此看重,不僅將其妹獻給太上皇,還贈以重金。
吳三桂此人,雄踞山海關,手握重兵,乃是名副其實的關寧鐵騎統帥,他會做虧本的買賣嗎?
他資助華妃的兄長,是單純的投資,還是…另有所圖。
華妃在宮中,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吳三桂某種意義上的“耳目”甚至“工具”?
而吳三桂…與白蓮教有關嗎?與那些流入關內的軍械有關嗎?
這個想法讓朱興明感到一陣寒意。吳三桂的地位太過特殊,若他心懷異志,后果不堪設想!
他立刻秘密召見駱炳。
“華妃的兄長,現在何處,做什么生意,與哪些人來往。給朕查清楚!要絕對秘密!”朱興明的聲音低沉而嚴肅。
“臣明白!”駱炳心領神會。皇帝突然要查一個外戚,必然有其深意。
錦衣衛的效率極高,數日后,一份關于華妃兄長詳細報告便呈送到了朱興明的御案上。
報告顯示,華妃回到關內后,最初只是做些皮貨、藥材生意,但近年來生意迅速擴張,涉及糧草、布匹、甚至…鹽鐵!其生意網絡遍布北直隸、山東,甚至通過漕幫,延伸至江南。而其最大的貿易伙伴,赫然正是,關外的蒙古諸部以及,遼東的某些商號。
表面看起來,對方似乎也沒有太大問題,但朱興明總感覺哪里不對勁。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