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與有一點朱興明很是不爽,身為一個皇帝。你必須處理國事,沒完沒了的奏疏,壓的朱興明喘不過氣。
他不明白,當年自己的老爹崇禎皇帝,面對這些堆積如山的奏疏,是如何的有心情,去一份份的批閱。
朱興明感覺頭都大了,要命的是,各地的奏疏,有的并不是什么大事。
甚至于,一些莫名其妙的奏疏,也被送到了御前。這就跟現代郵箱里的垃圾郵件一樣,著實讓人惱火。
偏偏你又不能發火,廣開路,這是作為一個明君的必備。朱興明也很清楚,打壓論,只會害己害國。
一個帝王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能窺探到外界時局的變化,只能靠這些奏疏。
今日送上來的奏疏,共計三百七十八份。每一份,都需要朱興明認真的閱讀,然后一一批閱。
難道說,就不能交給臣子們去辦么。當然可以,只不過這么做的后果就是,很容易造成臣子專權。
大明帝國的皇帝,于是想到了內閣首輔制。如果遇到個治世之臣,比如說張居正之流,或可以力挽狂瀾。使得大明王朝的機器,平穩的運轉。
張居正固然有著許多的缺點,可就是他,延續了大明百年國祚。這一點,朱興明也不得不承認。
如今內閣首輔的李巖,次輔是宋獻策。朱興明絲毫不懷疑此二人的能力,而且他也相信。李巖和宋獻策,皆都有魏征、房玄齡之才。
朱興明也可以把朝政,放心的交給此二人處理。可是,朱興明并沒有這么做。
有時候,人性往往是經不起考驗的。雖然他相信李巖,相信宋獻策。可朱興明還是不想給后世開這么一個頭,他害怕自己的后世子孫,和歷代帝王一樣不問政事,把國家大事交給內閣處理。
這么做,其實對于皇權是危險的。萬一,遇到個奸相當權。萬一,遇到個居心叵測的奸臣,對于整個王朝對于天下百姓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朱興明就如此的荒廢朝政么,好不容易步入正軌的大明王朝,難道說又要走一個昏君的道路么。
有明一朝奇葩的皇帝夠多了,朱興明也想當一個不問政事的皇帝么。
許多中興之君,往往在初期雷厲風行,任人唯賢。把一個頹廢糜爛的王朝,打造成一個蒸蒸日上,逐漸興盛的帝國。
可是到了晚期,許多明君往往又會變得昏庸糊涂。甚至于,埋下亡國之禍。
就比如說唐玄宗李隆基,一開始李隆基創下的開元盛世,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自豪。盛世大唐,萬古流芳。
可是到了后來呢,先是霸占了兒媳楊玉環。緊接著,又是寵信胡人安祿山。結果,安祿山發動的政變,把一個盛世大唐,瞬間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朱興明真的也是這樣的人么,當然不是。
他不想批閱奏疏,不想處理政務。并不是他想做一個昏庸的帝王,也并不是他變得懶惰成性。
其實朱興明一直都想努力改變這個世界,不單單是拯救一個瀕臨滅亡的王朝。他還想,改變這個時代的科技文明。
比如說蒸汽時代,比如說資本萌芽,比如說工業時代。這些,才是大明王朝未來發展的方向。
有了科技的加持,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才能繼續加快。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