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有弊,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東西廠和錦衣衛飛揚跋扈為誰雄,官僚體系面臨極大的挑戰。
至少目前朝政洶涌的態勢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錦衣衛無法一家獨大之后,冤假錯案就少了許多。
因為不管是東廠、西廠還是錦衣衛,他們三方都想得到皇帝的重用。于是,就會互相牽制互相監督。一旦遇到對方犯錯,他們就會抓住不放。
這也使得各方勢力不敢再為所欲為,只能按照流程來辦事。這樣的結果就是,在查出一些案子的時候,他們則謹慎了許多。
崇禎皇帝不偏不倚,一旦發現廠衛冤枉了他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對于他們的處罰,也是極其嚴厲的。
這也使得百官們稍稍松懈了一些,不再人人自危每日被恐懼所籠罩。
之前,錦衣衛可以說橫行無忌。在京城,百官們都得繞著走。這也造就了一群害群之馬,他們仗著凌駕于律法之上,肆意妄為。
如今不同了,不管是東西廠還是錦衣衛,都在嚴令部下不得生事。尤其是查案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雖然這辦案效率下降了,可是冤假錯案卻少了。
隨著查抄官員的人數不斷激增,隨之而來的國庫卻日益充盈了起來。今天查了這個貪官,追繳贓款十幾萬兩入了國庫。明天查抄那個污吏,追繳了他的贓款幾十萬兩入了內帑。
朝廷的國庫,終于不再像之前那樣老鼠見了都得哭著走了。而是,國庫的銀子愈發的增多。
當然,僅靠查抄貪官而獲得的錢財終究不能維持太久。而且,其副作用重大。也就是說,往往使得一個朝政部門處于癱瘓的邊緣。
所以要彌補,盡快的彌補這些查抄官員之后的空缺。最好的辦法就是,廣羅人才。
生逢亂世,讀書人少,能做官的讀書人更少。為此,崇禎皇帝下旨,鼓勵教育。
在各地大興學堂,使得平民子弟盡量都有入仕的資格。讀書可以明智,讀書可以有做官的前途。
而朱興明則找到崇禎,要求修撰學堂的課本。這多多少少,還是大出崇禎皇帝的意料之外。
“父皇,兒臣以為:大量刊印書籍,創立八股取士。這些,都是錯誤的。”
崇禎皇帝大吃一驚,兒子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所謂八股文,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出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個部分組成。破題,開首用二句設破題意。承題,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題的意義加以說明。
起講,用數句或十數作為議論的開始,只寫題大意,宜虛不宜實。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為起講后入手之處。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議論中心。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須有兩股排比對偶的語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亦有聯屬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
為朱興明居然敢說八股取士是錯誤的,不過崇禎已經逐漸改變了對朱興明的看法。之前面對朱興明的離經叛道,崇禎總是震怒,然后嚴詞拒絕。
然后他每次都發現朱興明竟然都是對的,所以當朱興明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崇禎并沒有動怒:“什么,那你說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