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到了明朝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后退了。因為是要求把糧食運到官府的倉庫里,古代的運費多半比糧食還要貴,實際上的稅率就翻了倍。政府只更改有利于統治者的,卻不改不利于民的。
大臣于謙曾經上疏說,山西百姓每年運往大同、宣府等地的糧食,運費翻了六七倍之多。最夸張的江南是京城的大米,定都南京的時候由江南地區供應,遷都北京后仍由江南的百姓供應和運輸,所運輸的糧食完全不夠運糧者吃的。當百姓辛辛苦苦把糧食運到地點后,被告知糧食不合格,這就牽扯了另一個問題。
稅收中的賄賂問題,比運輸要更可怕。官府的人會挑毛病,太濕、有沙子、質量不合格等,讓百姓運回家換新的糧食。但是百姓已經跑了幾百上千里,不可能再往返一次,所以干脆賄賂他。實際上明朝官員的工資很低,他們可能就靠這些賄賂養活。百姓交上的糧食,能到國庫的只有十之二三。
試問這樣的一個王朝,不亡國堪稱奇跡。
平定了國內的流寇之后,朱興明反手就準備改革。這件事,沒有崇禎皇帝的同意是萬萬不可能的。
于是,朱興明趁著崇禎皇帝忙的時候,去了乾清宮。
為什么趁著他忙,因為崇禎皇帝這臺機器似乎永遠都在忙。每個人的愛好不同喜好各異,有的貪慕美色有的迷戀權利。有的意圖長生,有的渴望青春永駐。
有的喜歡樂器,有的喜好釣魚。有的愛好天文,有的癡迷丹藥。
崇禎皇帝九五之尊,他清心寡欲,遠離女色。最大的愛好就是,政務。
沒錯,勤政在別人看來,是極其枯燥乏味的一件事。可是崇禎皇帝卻樂此不彼,他覺得手中的御筆,有著掌握乾坤的能力。
各地的奏疏雪片般飛來,有的是各地的奇聞異事,有的是各地的大案要案,有的是對朝廷的建議。有的,則是平平無奇無關痛癢的垃圾奏疏。
這和我們時常收到的垃圾郵件一個道理,比如說,江西布政使上書最為奇葩:萬歲爺,您身子怎么樣,吃的可好?
崇禎皇帝倒也不厭其煩:朕很好,勿需掛念。
第二個月,江西布政使又來了一封奏疏:萬歲爺,微臣想去京城看看您。
崇禎皇帝只好回信:地方要務為重,朕還好,不必來京城。
又過了一個月,江西布政使又來了一封奏疏:萬歲爺,臣的治下有一種南豐蜜桔,味道奇佳,臣想送給萬歲爺一些嘗嘗。
崇禎皇帝只好再次回信:不用了,江西貢品也曾呈上,朕嘗過味道一般。
不知道這個布政使是閑得難受,還是真的想一睹天顏。崇禎皇帝,居然也有心情跟他扯淡。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