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們,總想著名垂青史。都覺得能夠和太子扳手腕,就會得到屬于自己的名譽。
這些個御史巴不得太子能夠站出來反對,聽得朱興明這么一說,一個個的都跟著站出來,繼續那些陳詞濫調。
無非就是小詩詩父母不全,一個哥哥還戰死沙場。這樣的家庭可謂是人才凋零,只有她們孤兒寡母。往嚴重了說,在民間這屬于克夫之相。
什么是克夫之相,是古人相家的迷信說法,即丈夫的性命和時運被妻子的本命克制而遭兇險。中國古代認為,女子面相或者命數里有影響丈夫的因素叫做克夫。
所謂克夫一說,是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一種表現。于是便會有一拔裝神弄鬼的懶漢閑婆逞口舌之能,專事相面卜卦,為人排憂解難。合則成,不合則散,免得娶了個克夫婆,喪命敗家。關于克夫之事,史上還真有些記載,其中的克夫大王,當數秦朝時陽武縣人張負之孫女。
張負是陽武縣首富,孫女長大后,便吸引了各色想靠婚姻改變命運的有志青年。孫女十六歲那,張負終于給敲定了一戶殷實家庭的子弟為張家女婿。能攀上首富,那戶人家當然熱烈回應,婚禮辦得風風光光。遺憾的是,小倆口成婚不久,新郎就莫名暴斃。
不忍孫女一直寡居,張負便把孫女接回家,又重新張羅給她找婆家。秦漢時,還沒有好女不二嫁的封建思想,娶個寡婦并不是什么丑事。不要說貧民了,就連后來的漢景帝劉啟,就娶了個二婚女王娡,結果,王娡給老劉家生養了一個兒子,就是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劉徹。所以,張負的孫女在當時不愁嫁,很快就找到了下家。
但是,同樣不幸的是,張家女再嫁不久,老公又莫名身死。無奈的張負,只好又給孫女再找下家,如是者數,夫婿均不得善終。《史記》稱張負的孫女“五嫁而夫輒死”,張氏女克夫的惡名不翼而走,當時的陽武少年心中就有了一個陰影,生怕被張負盯上——即使有再多的錢,沒了小命,那也不是好玩的游戲。
偏偏在陽武的戶牖鄉,就有個窮得叮當響的陳姓窮學生,正愁娶不上媳婦呢,聽說有這樣的好事,那怕拿命一搏。
于是,這個陳姓學生便娶了張家女,而此人就是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的陳平。
這群御史們吃飽了撐的沒事干,你一我一語的,紛紛引據經典,拿出歷史上那些克夫女子的例子來。這個說小詩詩不合適,那個說小詩詩當不得。
朱興明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咬著牙,緊緊地握著拳頭。身后的王承恩見勢不妙,慌忙高聲道:“肅靜,朝堂之上,不得喧嘩!”
按理說,群臣這都屬于大不敬了。在皇帝面前大聲喧鬧,不過他們都是為了小詩詩這件事,所以這點小事也就不算什么了。
崇禎皇帝冷這個臉:“太子,諸位卿家都已表態,此事非同小可。至于太子妃人選一事,還是另做打算吧。”
崇禎皇帝這么一說,御史們立刻熱情高漲了起來,紛紛的施禮高喊:“萬歲圣明!”
就連崇禎皇帝都讓步了,朱興明想跳腳也沒有辦法。太子妃的人選只能重新從全國選秀,至于小詩詩,她能被封個才人已經算是格外恩寵了。
盡管朱興明怒火萬丈,恨不能當場掐死這群狗官們。可他功勞再大也終究不過是個太子,面對朝臣的眾口一詞,朱興明是毫無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