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最小傷亡的辦法,莫過于以身犯險。賭的,就是對方會不會歸降。
可朱興明毅然決然,還是想孤身前往劍門關,進行勸降。他要給李定國帶去一個態度,大明王庭是誠心招降與你們。
坦白說,這是個極其冒險的行動。十二團營雖然說是進攻并不怎么順利,可是張獻忠這邊也好不到那里去。若不是仗著四川天險,他們根本就擋不住朱興明的進攻。
若是明軍采取拖延戰術,對張獻忠是極其不利的。畢竟,張獻忠只僅占四川之地。此地的土司們,很多并不服從張獻忠的統轄。
于是,殺戮成了張獻忠讓這些當地土司們臣服的辦法。你們敢不服從,那就殺到你們臣服為止。
滿清修的史書中,說張獻忠屠川。也有史學家認為,是滿清殺光了川人,嫁禍于張獻忠。
至于真實情況如何不得而知,張獻忠采取暴力手段,征服此地的土著卻是真的。
這些當地的土司們只是懼與張獻忠的淫威而已,并非是真心歸順。若是官兵打過來,他們很大概率會倒戈相向。
是以,當張獻忠得知朱興明的大軍兵進四川的時候,其實是憂心忡忡的。他怕自己落得和李自成一樣的下場,這個太子實在太厲害了。
崇禎一朝并不缺名將,說白了。這些名將也都能有扭轉乾坤的能力,可是實在架不住這個腐爛的朝廷,還有在背后捅刀子的文臣們。
許多名將的戰死,并非是出自于自己戰術的失誤。反而,更多的是被這個腐爛的朝廷拖了后腿。
就拿遼東的松錦戰役來說,洪承疇的戰術并沒有錯。而且洪承疇用兵謹慎,他知道不宜倉促出兵。否則,會引來大禍。
可崇禎不這么想,不止是崇禎皇帝,朝中的臣子們也覺得,國庫已經沒有能力支撐遼東將士耗下去了。于是,崇禎皇帝拼命催促洪承疇出戰。結果可想而知,整個關寧錦防線全線崩潰。遼東的洪承疇祖大壽等人,紛紛降清。
最后,大明的防線只剩下吳三桂鎮守的山海關。
朱興明不一樣,他是太子。朱興明不敢說自己有多能打,也不敢說自己多么的指揮有方。可是手下猛將也不少,軍師幕僚也是一抓一大把。
網羅人才,為己所用。這是朱興明最引以為傲的事,只有這些濟世之才為己所用,大明才有希望。
張獻忠很害怕,他從沒有把官府放在眼里過。即便是自己面臨山窮水盡的時候,他也知道這個腐敗的朝廷撐不了多久了。可自從出現了朱興明,這個大明皇太子之后,一切似乎都變了樣。
威猛如李自成,都被朱興明打敗了。李自成本人,更是戰死在了落棗谷。要知道鼎盛時期的李自成,麾下可是雄兵百萬啊。
就連張獻忠,對此也是自愧不如。那時候的李自成勢力遠大于自己,本來張獻忠也覬覦湖廣之地。可是李自成搶先一步占據了湖廣,張獻忠無奈,只好退居四川,并沒有敢染指湖廣一步。
就是因為李自成的勢力強大,張獻忠自認不是其對手。即便是李自成的勢力如此強大,竟然在短時間內被朱興明的十二團營給打敗。據說,十二團營出兵伊始的時候,僅有十萬人。
這就很可怕了,張獻忠自認現在更不是朱興明的對手。他萌生了怯意,意圖想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