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服穿。這才是朱興明向往的生活,百姓們能夠富足的活下去,這最重要。
這比什么都重要,朱興明想做的僅此而已。他不想一路上再見到這些苦難,也不想再見到這些死亡了。
人命不如狗,在這個時代是真實的寫照。一開始,朱興明也會愛心泛濫。他會吩咐將士,將糧食分發給這些難民。
可是,難民越來越多,如洪水般漫山遍野。朱興明就算是傾盡所有,也無法改變。于是,他就麻木了。
這很折磨人,朱興明的內心就備受折磨。他總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太子,是他們老朱家造的孽。
明末的人口出現斷崖式下跌,雖然沒有具體的官方數字。從明神宗后期開始,明朝的國勢便開始走上下坡路。此時,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迅速崛起,并日漸成為明朝在關外的心腹大患。
為了征剿后金,明神宗向民間大征“遼餉”,結果非但沒能消滅努爾哈赤,反倒因為橫征暴斂,導致大批農民破產,由此為大規模的民變埋下伏筆。
與此同時,后金對明朝的攻勢更加猛烈,甚至多次入關掃蕩、劫掠,給內地造成嚴重的破壞。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崇禎帝為了解決問題,只能在天災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向民間大征“三餉”遼餉、練餉、剿餉,結果非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加激化各種矛盾。
再加上崇禎帝剛愎自用、多疑狂躁,導致局勢更加不可收拾。
三月十九日,就在李自成抵達北京城下兩日后,兵部尚書張縉彥便獻城投降,使得京師就此陷落。當日,崇禎帝走投無路,在煤山自縊身亡。崇禎帝在殉國前,為防止后妃和公主們受辱,便逼迫張皇后、袁貴妃自縊,并親手砍殺幼女昭仁公主及數位妃嬪,砍傷長女坤興公主,場景令人慘不忍睹。
這些,都是朱興明不想看到的。所以他要使出吃奶的力氣,去努力改變這個世界。
眼看著他要做到了,他殺了朱興明,擊敗了黃臺吉。只剩下最后一個張獻忠,勝利近在咫尺。偏偏,朝廷的一紙調令讓他犯了難。
平寇消耗的都是國力,不繼續鏟平張獻忠。他日再除掉張獻忠的話,朝廷又得付出巨大的代價。而這代價,消耗的是大明百姓的民脂民膏。
崇禎皇帝去了坤寧宮,周皇后心細如發,發現丈夫的臉色不對,不由得寬慰道:“萬歲,又在為朝政煩憂了吧。臣妾聽說興明立了好大的功,殺了為禍十余年的闖賊李自成。”
坤興公主已經長大成人,有了少女的羞澀,她蹦蹦跳跳的走了過來,摟著母親的脖子看著崇禎:“父皇,我哥哥真的好厲害。宮里的人都在議論他,我聽說,哥哥要進四川了,是么?”
崇禎皇帝的臉色很難看,他本想到坤寧宮放松一下心情。聽到周皇后母女這么一說,張嘴閉嘴的都在夸贊朱興明。就連宮里的宮女太監也在處處議論,這本是一件好事。
可是現在,崇禎皇帝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站起身:“朕還有些公務需要處理,王承恩,回乾清宮。”
公務,崇禎皇帝就像是一個不及格又非常努力的學生,任憑怎么努力都難以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