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追一路逃,李自成已經(jīng)習(xí)慣了。大不了就是投降,或者逃出生天后,繼續(xù)為非作歹。
圍堵李自成的,正是宋獻策部。作為曾經(jīng)的流寇,東宮衛(wèi)的將士如今已經(jīng)成長為大明的一支精銳。
事到臨頭,李自成反而冷靜的出奇:“報上名來,孤不殺無名之輩。”
宋獻策微微一笑:“闖王高義,好一個不殺無名之輩。只是在下一事不解,死在闖王刀下的冤魂從這里能排到遼東山海關(guān)了吧。這些亡魂,都是有名之輩的么。”
李自成語為之塞,說他反抗官府暴政,奮而起義或許也沒錯。可是到最后呢,從最開始的只想活下去。到最后的燒殺擄掠,死在李自成刀下的冤魂數(shù)以百千萬計。而這些人,大多都是些無名之輩。
半響,李自成又傲然的說道:“孤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刀下不知殺了多少人是又如何。而今你遇到孤,孤定將你這人頭掛在這山坡,讓他太子小兒看看,孤是殺不死打不敗的。”
梟雄豪氣陡然而生,李自成并不否認。婦人之仁在他這里顯然是不適用的,一旁的大將劉宗敏早已忍耐不住:“猶那鷹犬小賊,啰嗦個甚,快快伸過腦袋,讓你爺爺我砍幾刀!”
宋獻策也不再廢話,一抱拳:“在下東宮衛(wèi)宋獻策,闖王可知此乃何地?”
李自成又是一怔,手下將士們知道此地名稱的,無不栗栗畏懼。古人最講究迷信,就連崇禎皇帝都以為大明災(zāi)禍不斷,是他這個皇帝德行有虧所致。
“孤知道你們,咱們本是同道中人,只是孤瞧不上你們。孤聽說你們正是被太子小兒收買,做了其鷹犬的東宮衛(wèi)。”
東宮衛(wèi)的前身就是流寇,是朱興明北上征討黃臺吉的路上所收編。后來,這支流寇隊伍就真心歸順了朝廷。
開鹽道,衛(wèi)陜西,東宮衛(wèi)浴血沙場,為大明立下了無數(shù)汗馬功勞。
宋獻策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深受天下人敬仰,我等自是真心臣服。闖王,此乃落棗谷,闖王表字棗兒。此地,正是闖王的埋骨之處!”
流寇們大駭,劉宗敏再也忍耐不住,拍馬沖上:“哇呀呀,小賊哪里走,吃俺一刀!”
雙方開始混戰(zhàn),一交手之后,宋獻策便暗暗心驚:東宮衛(wèi)休矣。
東宮衛(wèi)南征北戰(zhàn),如今南下平寇,更是擴編到了數(shù)萬人的編制。其戰(zhàn)斗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語。
奈何,他們撞上的,是李自成的親兵。從湘口關(guān)殺出來的,都是李自成的死忠們。這些李自成最后的精銳困獸猶斗,其戰(zhàn)斗力極其強悍。
他們誓死效忠于李自成,闖王就是他們心中的神一般的存在。這樣的一支軍隊,其戰(zhàn)斗力是可怕的。
好在,東宮衛(wèi)也不弱。這支以太子殿下為身份成立的軍隊,同樣擁有極高的戰(zhàn)斗力和強大的意志。
雙方一交手,就進入了白熱化。落棗谷,這個不大的山谷之中,雙方殺紅了眼。
“太子殿下,我軍已將流寇和圍,流寇大部被殲。闖賊李自成帶殘部從西南方向逃竄,東宮衛(wèi)已奉命堵截。”
“報!東北方向流寇已被殲滅,共俘虜流寇七千余人。”
“報,報太子殿下,西北方向流寇俘虜一萬五千人。”
“報,敢勇營俘虜流寇四萬八千,余部皆被殲滅。”
“果勇營斬敵兩萬,俘獲敵人六萬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