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明絕不會慣著這些朝臣的,就算是自己的老爹都不行。
很快崇禎皇帝和兵部戶部的官員們就后悔了,哪個王八蛋興起的這股妖風,閑著沒事去彈劾什么紅娘子。現在惹下了這位太子殿下,如何善后?
朱興明逮住這個機會便不松口,要完了裝備要軍需、要完了軍需要物資、要完了物資要軍醫、要完了軍醫要騾馬、要完了騾馬要補給。
最后,甚至于又問崇禎的內帑搞了五萬兩銀子,從戶部支取了三萬石糧食還是將士們的安家費用,從兵部要來了大量的軍械,而崇禎皇帝自己的內帑早已告罄,這五萬兩銀子,可以說是從牙縫里積攢出來的。
就這,朱興明還只是適度的表示了他的滿意。并且繼續表示,以后打起仗來的時候,不夠的東西繼續補充。
夜長夢多,皇莊的糧食陸續的運抵到了虎賁軍大營。具體糧食有多少,朱興明選擇保密。
即便是崇禎皇帝自己,都不知道這個逆子從皇莊拉走了多少糧食,更別提那些臣子們了。問就是沒有,不多。
形勢依然嚴峻,十二團營出征在即,京城可以說是盡最大的努力,保證將士們的出征了。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皇莊的糧食尚未收割完畢。大量的紅薯秧子充斥著軍糧,這些紅薯秧子的產量,幾乎是其他糧食的一倍。直接曬干的紅薯秧子是沒法吃的,那真成了草。
需要把新鮮的紅薯秧子蒸煮過后,才能晾曬。這樣曬干的紅薯秧子才能儲存,先把紅薯秧子切碎,蒸煮晾曬之后儲存起來。再摻雜著其它糧食,一并充作軍糧。
放在這個時代,喂豬都不會吃的東西,卻是前線將士們打仗的口糧。
然而想調撥大軍出征不僅僅是解決糧食軍餉的問題,需要各部配合。首先軍需裝備必需跟上,大軍的行軍路線以及何處安營扎寨等等。
這畢竟是正規軍,十二團營大軍出征。光是準備工作,至少得三天。
三天內,各團營緊急調度,虎賁營做先鋒。不過抵達河南境地,至少也得一個月之后的事了。
而此時的李自成,以及風卷殘云,他占據光州之后,開始迅速擴張著自己的地盤。
流寇的勢力越來越大,隨著災情的持續,竟然連秋收的時候就出現了糧食短缺。大批的流民蜂擁而至,紛紛投奔了李自成。
此消彼長,河南境內各地流寇四起。甚至于三五個人就敢結伙搶劫,美其名曰:替天行道。
而地方的地主武裝為了自身利益,也開始大量的雇傭護院家丁,用來對付小股流寇。
一時間,中原大地烽煙四起,大明朝廷在地方的官僚體系趨于癱瘓。因為流寇們實在餓得活不下去了,最先攻打的就是各地衙門。
除了李巖和紅娘子鎮守的信陽城勉強在掙扎之外,此時的河南,就是另外一個湖廣。用不了多久,這些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流寇就開始互相兼并。等他們勢力壯大難制的時候,再被李自成一一收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