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大的事,兒子竟然敢瞞著自己。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了。
崇禎皇帝也不知道,兒子哪里來的膽子。
六百萬兩,崇禎皇帝差點氣死:“你個逆子,竟然中飽私囊。你知不知道朕有多缺錢,你知不知道各地賑災需要多少錢。你知不知道,軍餉耗費多少錢!”
朱興明對于這種打擊基本上是免疫的,他點點頭:“知道啊父皇,若是兒臣不侵吞這六百萬兩。如何用來平寇,如何帶兵打仗呢。”
兒子是如此的理所當然,似乎是貪了這六百萬兩天經地義一般。崇禎很是憤怒,可仔細想想,似乎兒子說的也有那么幾分道理。
沒有錢,中原大地四起的流寇如何剿滅。不征討這些流寇,一旦被他們繼續壯大,就將是亡國之兆。
不過,每次兒子都把自己氣個半死,然后又堆砌出來一大堆理由使得他自己理直氣壯。崇禎皇帝更加的憤怒,他憤怒的是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作為一個父親的權威。
“你知不知道,你侵吞這六百萬兩銀子,按大明律,你是足夠你死一百次的。”
誰知,朱興明依舊是大不慚:“父皇,太祖皇帝曾有詔在先,貪污六十兩者處以極刑。這么算下來,兒臣得死十萬次,不是一百次。”
崇禎立刻暴跳了:“你、你是不是想氣死朕,即便是你有這六百萬兩的軍餉,糧草呢,朕問你糧草呢,從何而來。”
“兒臣還有皇莊啊,眼下正值秋收了,京畿周邊的糧食,湊湊夠了。”
崇禎皇帝一愣,然后他猛地明白過來了。這個逆子,不會是之前就算計好了的吧。
崇禎皇帝上下打量著兒子,越看越是狐疑。沒錯,這很像是兒子干的事。于是,他起身叉著腰:“朕明白了,你是不是早就等著這一天呢。你精似鬼,知道眼下咱們大明連年災荒。你怕有這么一天,于是早就準備好了軍餉以備不時之需。朕還在為國庫犯愁,絞盡腦汁想錢的時候,你卻私自囤積了六百萬兩。”
朱興明笑笑,既不否認也不承認,而是說道:“父皇,您太高看兒臣了。兒臣看不穿墻的,兒臣只是想囤些銀子養活虎賁軍和東宮衛。只是趕巧遇到天災,這才無奈攤牌的。父皇,現在可以給兒臣十萬精兵了么。”
崇禎皇帝一愣:“三大營么,你現在要這么多兵干什么。”
“征糧啊,眼下馬上到了秋收時節,這些當兵的不能混吃等死都讓百姓們養活著吧。讓三大營的將士下鄉,幫助百姓收割莊稼。只有盡快把莊稼收上來,才能盡早的籌集到軍糧。”
“十萬,十萬大軍,現在么。”崇禎問。
十萬大軍,不是那么輕易調撥的。之前朱興明整頓三大營的時候,差點就傷筋動骨搞得軍中嘩變。好不容易三大營將士安頓下來了,再調撥下到地方,很是麻煩。
朱興明經常在后悔,自己為什么會穿越到這樣的一個時代。大明朝此時的體制早已崩壞,不然他還用的著費這么大功夫了么。
令行禁止,按理說調撥京衛部隊不過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可到現在卻變得異常復雜。不是調不動,而是大軍一動,耗費的就是軍餉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