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朱興明冷冷的說道:“敢動本宮的女人,本宮一定要他死!”
說完,朱興明手中的長劍又是往前一送。田弘遇眼中突出,口中鮮血滲出。然后,就這樣仰天倒了下去。
所有人都嚇得呆了,這個太子是個狠人。為了一個女人,他竟然不顧自己的前途。當朝太子,誅殺一個一品武將,北京城地震了,天下震動。
身為當今國丈,官至一品左都督。還有,田弘遇曾執掌過錦衣衛,做過錦衣衛指揮使。所以,錦衣衛的那一套他自然是輕車熟路,這種人,你根本抓不到他任何的把柄。
查貪,你查不到他的頭上。結黨,你也查不到他的頭上。北鎮撫司的卷宗里,關于田弘遇不法的罪名一片空白。這樣的人,別說是朱興明,就算是崇禎也動不了他。
人家無罪亦無過,你憑什么動他,你有什么理由動他。皇帝不是電視劇里那樣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一手遮天的,皇帝的權利也受到百官掣肘的。
中國古代的皇帝雖然擁有絕對權威,但是由于會顧忌到方方面面,四處受到監督,他們也會有苦說不出。倘若為所欲為,必定會在歷史上留下個暴君的名聲。
“君為臣綱”說的就是皇帝應當是大臣們的表率,因此普通人的禮儀,皇帝都是必須要遵守的。對于國家大事,皇帝是不能一人獨斷的,而是應當與眾大臣商議后做出決定。
萬歷年間,明神宗朱翊鈞創下了連續二十八年不上朝的記錄,原因是當時發生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國本之爭”。大臣們認為應當按照祖制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是萬歷并不喜歡宮女所生的朱常洛,而是欲立自己的寵妃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此舉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萬歷皇帝和大臣們為立太子一事爭執了足足十五年,許多大臣因為諫太過激烈,遭到皇帝的貶斥甚至是杖打。最終,萬歷皇帝妥協了,不得不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明朝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備的內閣首輔制度,皇帝也要被大臣監督,很多國家大事的決策都要經由內閣,而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就算數,所以那些脾氣大的皇帝往往選擇不合作,比如嘉靖和萬歷這爺孫倆,在這兩朝,也是那些文官最活躍的時代。
明代皇帝受到的約束卻是越來越多,皇帝自己私下的詔令叫“中旨”,意思就是沒有經過六部更沒有內閣的票擬,即需要六部或者內閣的批復意見,對于這種“中旨”,文臣往往會將其視為偽詔而不奉,甚至那些文臣還會以不奉召為光榮,認為可以讓自己青史留名。
而明朝具有封駁權力的就是內閣和六科的給事中,具體流程就是以皇帝名義發出的制敕,內閣或給事中要對其進行核查,審查有無不妥之處,如發現不當時,可以封還并奏報。無誤則抄發到六部執行,因此,在皇帝圣旨下發之前進行監督和審核,具有明顯的預防性。
也就是說,哪怕崇禎皇帝想動田弘遇,都輕易動不了。而朱興明,卻把他一刀給殺了。
朱興明確定是瘋了,膽大包天肆意妄為到無法無天的地步。一時間,舉國震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