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那都是橫著走的人物,尤其是大明朝的官,一個比一個囂張。
帝王們為了名聲,都得禮讓三分。
敢罵官,而且語之粗鄙,如市井倉夫走卒一般粗俗不堪。
滿朝文武,在座的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的大儒。況且,你還是一個太子。
太子是從小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作為儲君一一行甚至于要比皇帝還要謹慎。
若是出無狀、舉止輕浮,一旦被官們群起而攻之的彈劾,甚至有可能丟掉太子之位。
朱興明說這些話,還是當著滿朝文武官員,這無異于自己找死。
甚至于,龍椅之上的崇禎皇帝都大吃一驚。這個逆子,他瘋了么他。要知道,你剛才說的是什么話。
崇禎身邊的王承恩,更是嚇得臉色慘白。而滿朝文武官員一時之間竟然沒有反應過來,半響之后,每個人的臉上才出現無不震驚和錯愕的表情。
而那幾個被朱興明辱罵過的官員,直接腦袋嗡的一聲。很多人不敢相信,太子爺是不是瘋了。
“逆、太子、胡說什么!”崇禎雷霆震怒,幾個官,就連他這個皇帝都惹不起。
官們的背后,是天下的士子。而且官以勇于直諫著稱。而皇帝一但針對官,就是與天下讀書人作對。其下場,往往是很悲慘的。
筆在天下讀書人手里,他們會把你編排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昏君,遺臭萬年。
所以,歷史上的皇帝很少有去招惹官們的。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說,曾經制定下者無罪的朱元璋,就把一個叫葉伯巨的官員給弄死了。
朱元璋為了保住后世子孫的榮華富貴,實行分封制。也就是說,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分藩。
朱元璋詔書他可以暢所欲,于是葉伯巨“應詔陳”分封的隱患,并列舉了漢朝以來由于分封而導致國家動亂甚至滅亡的教訓,建議皇帝不要封藩。
洪武九年葉伯巨接連上書,稱天下可患者三事: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急。
朱元璋在看完葉伯巨的第二封建議書后---勃然大怒。帝大怒曰:“小子間吾骨肉,速逮來,吾手射之!”
于是下令錦衣衛把葉伯巨弄到了詔獄大牢,朱元璋認為,這是葉伯巨用以離間皇室親情的大逆不道的論,其心歹毒,萬死難以瀉忿。
最后,葉伯巨在詔獄牢里嘗盡各種酷刑,活活被折磨而死。
可是,朱元璋是開國皇帝。身上的是非功過本就很多,單憑開國之君四個字,就不容易抹黑。
但是后世皇帝就不行了,他們的江山不是打下來,而是繼承來的。
這個時候,他們就畏懼官們的論了。
即便是這次黃臺吉出兵遼東,這些官們滿口大話胡說八道,崇禎依舊沒有放在心上。
但是朱興明忍不了,你們這些紙上談兵昏官誤國的家伙,留之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