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白自己大兄話里的意思。
等離開大明銀行總行,畢自肅也沒閑著,而是乘車趕往大榷場。
距離大榷場越近,路上的馬車和人流也就越來越多,說一句轂擊肩摩也毫不夸張。
畢府長隨,在旁輕聲介紹道:“二老爺,大榷場這邊就是這樣,人多、車多,來自漠南的各色皮毛、牲畜、奶制品,來自遼東的人參、東珠、木材,來自朝鮮的紙張、高麗參,扶桑那邊的折扇、魚獲,還有來自海外的一些奇特物件,這里都有。”
“當然,我大明的布匹、絲綢、瓷器、鐵器、茶葉、鹽巴、農具、鐘表、玻璃器等也都有。”
畢自肅聽后,微微頷首,輕聲感慨道:“果然就像報紙上所說,南來北往、各色貨物琳瑯滿目。”
兩人說話的功夫,就已經下了馬車,徒步走近了大榷場的正門。
至于馬車,則是要停在不遠處巨大的停車場。
“二老爺,外面這些一個個的小鋪面,擺放的都是樣品,買家在看過樣品后,可以去大廳里面,在大榷場書吏、管事的的監督下,進行交易。”
“大榷場可以對交易的過程進行全程監督,保證買賣雙方的利益。”
“當然,大榷場也會從中抽取一定的費用,從一分到五分不等。”
“除此之外,所有的交易,都需要向戶部設立在大榷場的稅務司報備、繳稅。”
畢自肅開口問道:“戶部每年可以從大榷場征收多少商稅?”
長隨原本就是跟在畢自嚴身邊的,對這些事也算是有些了解,加上問的人又是畢自肅,他倒也沒隱瞞,壓低了聲音道:“據崇禎七年的統計,戶部單是從大榷場這邊收到的商稅,大約在五百萬上下。”
“這還不算戶部在臨清、天津、宣府等地設立的喑。荽罄弦槍浪悖蠹改輳竺韉納趟盎嵩嚼叢蕉啵僭緇岢┧啊!
畢自肅聽后,并未說話,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商稅超過農稅是一定的,甚至現在的商稅,加上各地市舶司的關稅,可能已經超過農稅。
一身員外袍服的畢自肅,在長隨的引領下,沿著整齊的小鋪子,一間間的走過去。
每走過一間商鋪,畢自肅都會認真的翻看一番各色貨物,打問一番。
待走到一間販賣皮貨的鋪子前,畢自肅隨手拿起一張皮毛,抬頭對伙計問道:“這是黑狐皮?”
“員外好眼色,這是遼東過來的上好皮毛。”
“什么價?”
畢自肅隨口問了一句。
伙計先是看了眼畢自肅,然后才恭敬道:“一百八十塊銀元。”
畢自肅將手里的皮毛放下,笑著對伙計道:“好,我再看看。”
說完,畢自肅就轉身走向下一家鋪子。
等來到一間販賣霜糖的鋪子前,畢自肅的眼睛一亮,疾走幾步進入鋪子。
“這位員外,可是有什么需要?”
“您看看,這……”
“好了,你先去忙著。”
一名身著灰色袍服的中年人,打斷了伙計的話,走到畢自肅面前,拱手道:“福建泉州李裕英,見過客官,不知客官如何稱呼?”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