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時候,楊永興已經將大門打開了,讓王志勇將車子開到了造紙廠的大院里面。
陳明浩在楊永興的帶領下,在廠區(qū)里轉了一圈,廠區(qū)的占地大約20畝地,一萬多平方,有三棟相連通廠房,在里面有各種造紙的設備,從原材料的的進口開始,包括碎漿機、壓榨機、烘干機、卷紙機等設備一應俱全,因為已經停產,廠房里沒有了機器的轟鳴,只有靜靜躺在那里的機器以及在廠區(qū)外邊堆放在那里的幾堆小山似的秸稈。
從廠區(qū)回到辦公室,陳明浩邊問楊永興,“你這個廠子有多少職工?”
“所有的人員加在一起有36人,除了幾個技術和管理人員之外,全都是這附近的村民。”
“靠你這個企業(yè)吃飯的有多少人?”
“我們這36個人其實都是靠這個廠子吃飯,不過,管理和技術上的人員以及附近的村民在這里失業(yè)之后,他們還可以有別的出路,真正靠企業(yè)吃飯的只有我。”楊永興倒是實話實說。
“為什么這么說?”
“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有經驗,有技術,這個企業(yè)干不了,可以應聘到別的企業(yè)里去繼續(xù)工作,其他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沒有工作,他們有土地,也可以走出去到南方去打工,只有我將身家性命全都投在了這個廠子里,如果廠子倒閉了,我也就沒有了希望……”
陳明浩后來與楊永興的談話中明白了,原來這家造紙廠是他和兩個關系不錯的朋友在五年前合伙籌錢一起干的,干了兩年之后,效益一般,其中的一個合伙人在收回一筆貨款的時候,將自己的分紅和投入的錢都提了出來,然后不辭而別,另外一個合伙人見情況不好也逼著把自己的投入和應分的收益給了他,這樣一來,造紙廠就沒有了資金,第二個朋友撤資的還錢是楊永興從別的渠道籌借來的,經過這兩年的經營,好不容易見到了一點起色,外債也還了一部分,沒想到又遇上了縣里的環(huán)保整改,讓他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一是響應政府的號召,上污水處理設備,這樣生產出來的成本和外面紙張的售賣價格幾乎想等,別說掙錢了,估計連上污水處理設備的錢也掙不回來;第二就是徹底關停,那樣他自己就是一無所有了,只能靠賣設備來還賬了,但是,二手設備能賣出錢嗎,他不知道,所以這也是他前幾天偷摸生產的原因,結果沒想到被逮了個正著。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