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龐大的艦隊在城外碼頭停靠,周瑜率先走到岸上。
身旁,一左一右跟著兩人,相互之間頗誰也不睬誰,正是張魯與劉璋這。
那日張魯先率軍投降,而后劉璋突兀到訪。
盡管非常意外,但處于穩定漢中、蜀中的考量,周瑜選擇一視同仁,接受二人的投降。
在嚴顏的計劃失利后,劉璋眼見徹底無望,隨即就主動送上門。
不投降也不行,在野外餐風飲露劉璋根本遭不住。
之后就沒什么風波,一行人就在河畔大營等候。
蔣欽帶著艦隊返回,不僅帶來了糧草,而且隨即開船運送大軍離開
今日,周瑜再度親臨成都。
“上次前來成都,未能入城一觀,這次總算可以如愿。”
周瑜望著宏偉的城池,不由發出一句感慨。
讓身后的張魯與劉璋,聞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劉璋自不必說,成都本就屬于他。
基業被周瑜奪取,哪怕已然投降,心里肯定還是會有些難受。
張魯的心態稍有不同,此刻無比后悔。
為啥要與劉備聯合,來摻和這趟渾水?
否則,何至于落到如今的地步?
“轟隆隆~”
成都南門緩緩打開,迎接的隊伍涌出來。
為首者,一文一武,正是劉巴與呂蒙。
“拜見主公!”二人近前見禮。
“哈哈~”周瑜大笑著拉著二人,“子初、子明,辛苦你們了。”
“主公重了。”劉巴瞅了眼后邊的劉璋,道:“劉使君對我頗為照拂,屬下在蜀中沒受什么苦頭。”
劉璋聞差點鼻子氣歪了,有這么膈應人的嘛?!
不過劉巴下一句話,就讓劉璋心中好受很多。
“主公,看在屬下的薄名上,還望您善待使君。”劉巴由衷道:“他是個好人!”
以評判諸侯的標準而,劉璋顯然是不合格的。
但若以普世價值觀來講,劉璋的確能稱得上好人。
“子初放心。”周瑜當即承諾,“有你這句話在,我定然不會虧待季玉。”
劉璋心情復雜,開口致謝,“多謝舒侯美意”
“走吧。”周瑜大手一揮,道:“先入城,有什么話待會再說!”
無數人眾星拱月般,圍攏在周瑜的身邊,一行人說說笑笑進入城中。
刺史府。
周瑜坐在主位上,望向下方文武群臣。
張魯、劉璋二人作為上賓,分列左右首席。
再往下,文臣方面分別是:
龐統、劉巴、蔣干、許靖、閻圃
還是老樣子,文臣依舊不多。
其中龐統是軍師、蔣干是說客。
許靖是拉來的吉祥物,閻圃是張魯的人。
反觀武將方面,真可謂人才濟濟
呂蒙、陸遜、魏延、蔣欽、陳武、凌統、董襲、潘璋、徐盛、沙摩柯。
還有嚴顏、張任、吳懿、費觀。
除嚴顏之外,剩下可以說都是周瑜的人。
除了丁奉還在追殺劉備,陸遜與魏延各自從葭萌關與白帝城趕來。
至于劉璋麾下,剩余的文臣武將,今日暫時不召見。
改日再找個機會,把益州舊臣都弄到一起,周瑜一并會見。
“大耳賊禍國殃民,擾得蜀中、漢中都不得安寧。”周瑜舉起酒杯,“如今益州重歸太平,都是在座各位的功勞,還請諸位同飲此杯,慶賀益州無恙!”
麾下文武自然興高采烈,哪怕張魯、劉璋也得捏著鼻子舉杯。
“天師。”周瑜再度舉杯,單獨敬酒道:“你在漢中坐鎮多年,樂善好施、庇護一方,此舉功莫大焉!”
“我意上表朝廷、奏請天子,由您出任安民將軍,宜都太守。”
說是上奏天子,其實就是口頭說說,當眾提一嘴就得了。
實則,就是周瑜對張魯封官許愿。
張魯此前的官職,便已經是中郎將級別。
投降慣例,官升一級。
周瑜給張魯直接提到雜號,反正只是徒有虛名,不會真的讓妖道掌兵。
另外,所謂的宜都太守,也是周瑜剛創立的職位。
倒不是說糊弄,而是真準備成立這個郡。
荊州與益州之間,兩地交接之處,有一塊相對空白的地方。
白帝城以東、秭歸以西,就是魏延追殺劉備的一路。
這段路橫跨近千里,但由于是兩州邊界,故而顯得荒無人煙。
周瑜拿下二州后,兩地的聯絡肯定會加強,交流也會頻繁起來。
這一段又是長江航道,設立一個郡也是為了盡快發展起來。
不過和雜號將軍一樣,太守也是掛名,不會讓張魯真正擔任。
但為了安定其心,周瑜打算讓閻圃出任郡丞,負責代理太守的工作。
至于張魯本人,盯著文武兩個虛職,往后好好打坐、安心修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