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刺史府。
“使君,大耳賊那邊也放出檄文了。”
劉巴捧著一份絹布,成放在劉璋面前。
“恬不知恥!”劉璋一眼掃去,登時火冒三丈,破口大罵道:“大耳賊!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老將嚴顏瞥了眼內(nèi)容,神色頓時默然
無他,劉備竟用王累之死,作為起兵借口。
稱劉璋昏庸,親小人、遠賢臣。
面對忠良死諫,不僅無動于衷、坐視忠良赴死,事后還暴尸三日,不許其他臣子收尸云云
不外乎劉璋會抓狂,劉備這段罵的貌似還真沒毛病。
但劉璋不聽忠良是真,但小人可都去親近劉備了。
然后又提及張松,說別駕為益州披肝瀝膽、宵衣旰食,勤勤懇懇治政多年,才讓蜀中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
說劉璋聽信小人讒,就把張松這等忠良抄家滅族
總而之,劉備的這封檄文,就是半真半假黑劉璋。
劉璋罵劉備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要起兵鎮(zhèn)壓叛逆。
劉備罵劉璋是昏庸無能的暴君,要起兵替天行道。
雙方都標榜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批判對方是邪惡之人。
“使君不必動怒。”劉巴勸解道:“您與先主父子二人,在蜀中二十多年,百姓們都念著你們的恩情,定然不會被大耳奸賊蠱惑。”
“沒錯!”劉璋附和道:“我雖無能,卻不作惡,自問沒有如何禍害百姓。”
這話的確不假,拋開劉璋的個人能力,確實沒怎么折騰過百姓。
而蜀中這個地方,只要不折騰,年年豐收、百姓富足,并不是什么難事。
盡管執(zhí)政期間,內(nèi)部有過幾次動亂,但仍不影響大局。
“報~~~”
傳令兵自外而入,下拜道:
“啟稟使君,吳懿、費觀二位將軍,率軍在雒縣追上糧道,并成功截下。”
“好!”劉璋振奮道:“這么快就有好消息傳來,大耳賊長久不了!”
運糧隊前腳離開,劉巴后腳向劉璋舉報。
期間查明真相,耗費了幾日時間。
但沒有關(guān)系,運糧隊每日走的很慢,派出大軍后很輕松就追上去。
雒縣,其實就是成都北邊的一座“衛(wèi)星城”,兩地距離并不算遠。
“使君。”劉巴進道:“趁著劉備尚未來襲,速速讓糧隊回來,三萬大軍死守成都,劉備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輕易破城!”
把糧草都塞進成都,把兵力都塞進成都。
用最笨的辦法來應(yīng)對,讓劉備面對城池無計可施!
這個計策非常保守,但足以保證成都不失,確保能拖到周瑜入蜀。
“先生穩(wěn)妥。”劉璋下意識道:“那就”
“主公。”嚴顏突然開口,“老朽有不同意見。”
劉巴、劉璋聞都是一愣,前者連忙詢問。
“老將軍,可是在下的計策有何不妥之處?”
“非也。”嚴顏搖頭道:“子初先生的計策,挑不出任何毛病。”
“既如此”劉璋不解道:“老將軍為何阻攔呢?”
“主公。”嚴顏正色道:“咱們的第一要務(wù),不是守住城池不失,而是要把劉備逐出蜀中!”
“否則咱們死守著城池不出去,劉備在益州北部經(jīng)營勢力。”嚴顏正色道:“長此以往,蜀中豈不是要一分為二,讓大耳賊占走一半?”
劉璋聞一凜,頓覺嚴顏說的很有道理。
守住成都并不意味著成功,更不意味著取勝。
只有把劉備逐出蜀中,甚至將其擊殺,這場內(nèi)亂才能落下帷幕。
“老將軍不可啊。”劉巴急忙勸道:“大耳賊能征慣戰(zhàn),麾下關(guān)張趙有萬夫不當之勇,諸葛村夫更是足智多謀。”
“倘若貿(mào)然出擊戰(zhàn)敗,咱們連死守成都的機會都沒了。”劉巴繼續(xù)道:“我軍兵多、糧草也不少,只需憑借城高墻厚,就能把劉備耗死,不戰(zhàn)而勝也!”
劉巴不想搞什么騷操作,眼下就一個念頭,為周瑜入蜀爭取時間!
絕對不能在周瑜入蜀前,讓益州出現(xiàn)易主的情況。
畢竟,劉璋可比劉備好對付多了
出城野戰(zhàn)變數(shù)太多,劉巴擔心萬一戰(zhàn)敗,情況就又不受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