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累、黃權不足為慮。”李嚴開口道:“最重要的還是劉巴,此人名聲太大,對使君的影響頗大。”
“此人到底是不是周瑜的人?”孟達琢磨道:“若能確定就能除掉他!”
“此事確實可以做些文章。”諸葛亮微微頷首,“我在荊州尚有人脈,可以命人前去打探一二。”
“為今之計,該如何拿到兵權呢?”劉備神色憤恨,“若非周賊狡詐,把咱們的人都騙走,眼下也不會如此被動,全要看他人臉色行事”
帶著一萬嫡系大軍入蜀,與光桿司令入蜀,顯然是兩種局面。
“明公別急。”張松開口道:“劉璋性格懦弱好欺,而且還耳根子軟,只需我等長久為您說項,劉璋總有一日會被影響。”
張松作為益州別駕,非常了解劉璋的性格為人。
只要在劉璋耳邊,一直為劉備說好話,久而久之前者就會受影響。
“明公也可主動毛遂自薦。”法正補充道:“次數多了,劉璋就會不好意思,感覺抹不開面子。”
“兩萬兵力這個數量有些敏感。”李嚴提議道:“明公可以退而求其次,在合適的時候降低一點,劉璋就放松警惕答應下來。”
“一萬?”劉備遲疑道:“劉璋擁兵五萬,若拿走兩萬,我尚且還有信心。”
“若再降低,兵力太過懸殊,恐不能勝啊。”
劉璋與劉備之間的兵力,屬于是此消彼長。
劉備多要走些,劉璋手中就少些。
兩萬打三萬,劉備自負南征北戰多年,還能有一定信心。
可若是一萬打四萬,又是在劉璋主場作戰。
倘若據守城池不出,劉備還真沒啥辦法
“明公想岔了。”孟達輕笑道:“您少拿一些兵力,剩下的可以由我們來。”
“妙哉。”劉備一點就透。
“就依此計策行事。”諸葛亮總結道:“幾位先在劉璋耳邊說好話,機會合適時主公毛遂自薦。”
“倘若如今日這般,依舊有人跳出來反對,主公就主動退而求其次,在兵力數量上讓步,好教劉璋能夠安心。”
“好!”劉備拍板道:“就這么辦!”
“明公也不必太過心急。”張松開口道:“最遲再過幾月,您定然有機會執掌兵權。”
“此話怎講?”劉備忙不迭發問。
“明公有所不知。”張松解釋道:“漢中地狹,出產糧食有限,不足以自給自足。”
“每年趕在秋收之前,張魯都會打秋風,派兵入蜀搶收糧食。”
一郡之地、養兵兩萬,想一下就知道不容易。
張魯的五斗米教,想要加入先繳納五斗米,由此可見一斑。
“原來如此。”劉備頓時心安,“看來只需耐心等待張魯發難,劉璋就不得不用我為將。”
“正是此理。”張松捻須道:“屆時我等齊齊為您幫,大事可成。”
“備,在此承諾。”劉備舉起酒杯,鄭重道:“事成之后,定然不會虧待諸位,必厚報之!”
“多謝明公!”一群二五仔齊齊回應。
劉備已經不裝了,擺明車馬就是要篡奪益州,竊取劉璋的家業。
沒辦法,再堅持仁義真要完蛋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