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孫權敢說半個“不”字,別說大喬、周瑜不答應,下邊的文武都不答應。
孫權低頭陰沉著一張臉,心中快速思索破局之策。
周瑜與小喬對視一眼,夫妻二人相視而笑。
五萬大軍已經拿出來,接下來就該攥到周瑜的手中。
“公瑾,你本就是江東的大都督,此戰就由你來統帥三軍將士。”大喬直接說道。
不等周瑜開口,孫權急忙跳出來阻攔。
“嫂嫂容稟,小弟已經任命程老將軍與公瑾兄長,分別擔任左右都督。”
全軍出擊的事情,孫權沒辦法阻攔。
但在人員任命上,大喬就不能一決之,孫權還是有開口的余地。
“令出二門,乃軍中大忌!”大喬反問道:“連我一介婦道人家都懂的道理,仲謀何以如此糊涂?”
“這”孫權辯解道:“程老將軍經驗豐富,公瑾兄長才智過人,二人取長補短、相互搭配,對此戰更為有利。”
孫權這話倒也挑不出毛病,大喬一時間不知如何反駁,向小喬投來求助視線。
昨晚姐妹二人對了一晚上“臺詞”,孫權之顯然不在預演劇本內,對大喬而有些超綱。
小喬看向周瑜,周瑜依舊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看向諸葛亮!
由諸葛亮出面支持,肯定比周瑜親自下場,效果來的更好。
不過諸葛亮此刻又陷入猶豫之中
大喬出面的情況下,已經達到出兵五萬的目的。
此時,諸葛亮與周瑜,已經不是利益共同體,出相助的欲望自然不高。
而且究竟何人掛帥,周瑜也好、程普也罷,這都是江東的內政,諸葛亮更加不想摻和。
周瑜見狀絲毫不慌,緩緩從袖中拿出“手絹”,擦了擦額頭不存在的汗水。
諸葛亮瞳孔一縮,看明白了周瑜的暗示
根本不是什么手絹,而是造謠二喬的口供!
周瑜的意思很明顯,諸葛亮若不開口,就把造謠之事抖摟出來。
屆時真相大白,別說借兵五萬,孫劉能否繼續結盟都成問題
諸葛亮心中憋屈,明白又一次被周瑜拿捏了。
縱使心中有萬般不愿,此刻也得“仗義執”,替周瑜說好話。
“吳侯此差矣。”諸葛亮深吸一口氣,“江淮之間,誰人不知?水戰無出周郎其右者。”
“在下愚見,還是由大都督單獨掛帥。”
周瑜臉上笑容愈發燦爛小樣,還治不了你?
“孔明。”孫權不悅道:“此乃我江東內政,不需外人置喙。”
“吳侯這話不對。”諸葛亮反駁道:“盟軍不僅有江東的五萬大軍,更有我方的兩萬大軍,在下也需要為己方的士卒負責。”
“我代表劉皇叔方面,表示愿意全權聽從大都督的吩咐與調遣。”諸葛亮捏著鼻子道:“若換做其他人,恕難從命!”
簡而之,周瑜當盟軍統帥,劉備方面聽計從,換作其他人則不買賬!
此一出,孫權臉色大變。
諸葛亮代表盟友施壓,江東方面必須慎重對待。
大喬與諸葛亮,一內一外,全力支持周瑜,并把孫權徹底架住。
“軍國大事,豈容你一個寡婦在此說三道四?”
門口再度響起一道聲音,眾人下意識回頭看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