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喚你前來,就是先通個氣。”周瑜緩緩道:“定下聯盟的主次之分。”
諸葛亮手中羽扇一頓,干笑道:“大都督說笑了,孫劉兩家唇亡齒寒。”
“攜手對敵、共抗曹賊,乃理所應當之事,何來主次之分?”
“我主與吳侯都是不世出的英雄豪杰。”諸葛亮侃侃而談,“理當平起平坐,勠力同心、并肩作戰!”
很顯然,諸葛亮并不想分出一個主次。
無他,這不僅僅是面子問題。
而是話語權、主導權,甚至是關乎利益之爭。
誰掌握話語權,就能對聯軍發號施令。
誰掌握主導權,就能按照心意指揮戰事。
一以蔽之,爭的就是主帥人選!
打個比方,倘若由周瑜出任主帥,發號施令時自然偏心江東。
把難啃的骨頭丟給劉備,讓江東來撿便宜。
諸葛亮自然不愿這樣的事情上演,但周瑜也有自身的訴求。
想要確保“赤壁之戰”必勝,首先就必須由自己來指揮,確保戰爭的走向與歷史上相同,避免出現一絲一毫差池。
故而指揮權要拿在手中,要確保周瑜在軍中說一不二!
“使者此差矣。”周瑜搖頭道:“我軍兵多、貴方兵少,孫強劉弱,如何能平起平坐呢?”
“何況令出二門,乃兵家大忌。”周瑜反問道:“戰端一開,到底是聽吳侯的命令,還是聽劉皇叔的命令?”
“大家商量著來嘛。”諸葛亮不假思索。
其實諸葛亮也明白,令出二門的危害性。
蛇無頭不行,但有兩個頭更不行。
軍中有兩個人發號施令,一旦命令沖突,就會導致軍隊大亂。
但屁股決定腦袋,有時候明知道是不對,但為了保障利益,還是不能退讓。
“看來講道理,不足以說服諸葛使者。”周瑜嘴角一扯。
諸葛亮拱手一禮,“各為其主,都督見諒。”
周瑜沒再繼續扯淡,想著聊了這么久,甘寧那邊應該完事了
“大都督!”
人未到、聲先至,甘寧大步流星進來,抱拳道:
“啟稟都督、夫人,末將幸不辱命,已經審問出結果,正是使節所作所為。”
“這是口供,還請您二位過目。”甘寧說著拿出絹帛。
周瑜粗略看過,不由看向諸葛亮,玩味道:
“這些人對你倒是忠心,硬是沒把你供出來,都搶著說自己是主謀。”
諸葛亮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已經升起不妙之感。
“大都督,這些人怎么處置?”甘寧出詢問。
“造謠先主遺孀,罪不可赦!”周瑜厲聲道:“拉去菜市口斬首,以正視聽,想來劉備知曉后,也無話可說。”
“且慢!”諸葛亮“騰”的一下竄起來制止。
聽到此處,哪里還不明白,分明是流之事暴露,被周瑜抓了個正著!
心中驚駭的同時,更是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里露出馬腳?
“諸葛使者,口供在此,你還有何話要說?!”周瑜殺氣騰騰道。
“大都督息怒,此事與他們無關。”諸葛亮急忙道:“且容我解釋一二,定然給您一個滿意答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