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交州學院的教學質(zhì)量,的確不是別的地方能比的。
只要是孩子能成才,能成為家族或者是國家的棟梁之材,那么花費再多的錢財都是值得的。
而這位闞元勛院長提出如此高的門檻,普通人是根本不可能辦到。
但對于這群達官顯貴來說,卻根本就不是什么難事。
兩千兩銀子而已,對于各大家族來說,還真的是灑灑水的事情。
所以,兩千兩只是門檻,這個話也是針對的各大家族,而非是全部家長!
第一屆的學員一共有一千九百九十九個,除了交州本地的八百之外,其余的一千兩百個,都是外地的。
哪怕這一千兩百個家長中只有一半的人選擇捐款,那也是足足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之多!
這絕對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
去購買物資支援前線,足以讓前線支撐很久,過的很滋潤了。
“如果是捐物資呢?”有人問道。
“如果是捐獻物資,像糧食的話,每家至少要捐四萬斤,或者是捐馬匹、牛、羊、工具……”
闞元勛一樣樣的報出來,其實針對的還是有錢的大家族,也只有有錢的大家族,才會舍得為了一個名額,而送出去這些東西。
只要是支援前線的物資都是可以的。
當然,闞元勛的報價偏高。
可如果不高,交州學院的一個學位也就太不值錢了。
而且,闞元勛有十足的把握,這群人一定會想辦法拿到一個學位的。
因此,他的報價在很多人看來,雖然很貴,但都是值得的。
“我們謝氏愿意捐兩千五百兩,另外,再捐三千斤的糧食!”
“我吳氏愿意捐兩千五百兩,另外,再捐四千斤的糧食!”
“我們韓氏也愿意捐兩千五百兩,另外,再捐五千斤的糧食。”
就在闞元勛報完價格后,現(xiàn)場立即變得無比熱鬧起來。
各大家族其實心里也都十分清楚,這個學位既然已經(jīng)放出來了,那就必然是可以拿到的。
但如果只捐一個最低價,那么孩子肯定會被往后安排。
這一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因此,在選擇捐獻物資時,大家都是往多了報。
兩千兩肯定是少了,所以,大家都愿意再加五百兩,甚至額外贈送幾千斤的糧食。
所以,當捐獻開始后,各大家族都開始發(fā)力了。
他們這一千兩百人,如果平均分配到三年當中,每年至少都要四百人。
那么這四百人到底是哪些家族的人呢?
闞元勛沒說,讓他們自己掂量。
各大家族也都不傻,自然也都猜到了闞元勛的意思。
如果捐的少,那么就安排在第三年,如果捐的數(shù)量屬于中等,那就安排在第二年。
至于捐獻排名在前面四百的,那肯定是安排在第一年。
現(xiàn)在,大家都想爭搶這個第一年的資源。
因為隨著發(fā)展,大家對交州學院的越來越認可,特別是看到第一屆的成功后,都很心動。
如果早點將家族的子弟盡可能多的送進交州學院,那么就有可能領先別人幾步。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