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在大明朝是很囂張的存在,他們不怕死是有底氣的。皇帝弄死了我,我反倒是落得個死諫的好名聲,會被天下士子作為榜樣。
換做平常,朱興明也是不敢招惹這群官的。他們有一百種方法,制造輿論對你口誅筆伐。
但是現(xiàn)在不同,當此用人之際。尤其是黃臺吉的來犯,給了朱興明機會。
往年,一聽說是建奴來犯,整個朝堂都會炸了鍋。擔心者有之,恐懼者有之。
自天啟年間,努爾哈赤起兵之后大明就一直在被動挨打的局面。雖然略有小勝,總是敗多勝少。
有幾次,甚至被黃臺吉直接打到了關(guān)內(nèi)。甚至于,兵臨北京城下。
說到底,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黃臺吉真的攻破了北京城,大家都得玩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概是黃臺吉在太子手下吃過幾次虧之后。大家對于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太子,便寄予了厚望。
如今建奴再次來犯,免不了還得太子爺出馬。太子手里,不是有一支虎狼之師的虎賁軍么。
雖然這虎賁軍只有區(qū)區(qū)三千人,可卻是大明的最強精銳所在。
朱興明也知道這個道理,既然大家都用著自己。這個時候,是沒法對自己治罪的。既然如此,那他對幾個官們還客氣什么。不罵臭他們的祖宗十八代,已經(jīng)是很給面子了。
官們大概也知道,此時的皇太子不好招惹。于是,眾人竟然也不敢再哭嚎了。
這就好比,官們個個都仗著自己的身份咄咄逼人。朱興明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雞。
這個太子瘋了,現(xiàn)實告訴這些官們,最好不要去招惹一個瘋子。
崇禎皇帝盡管很惱怒,也很想收拾一下不知禮義廉恥為何物的兒子。可是,遼東那邊怕是少不了他。
“夠了!身為一個太子,成何體統(tǒng)。如今建奴扣關(guān),有誰能出戰(zhàn)!”
崇禎故意引開話題,也是不想兒子真的成為眾矢之的。畢竟,朱興明適才的一番論,足以讓他萬劫不復(fù)。
建奴扣關(guān),誰能出戰(zhàn)。滿朝文武,無一個人敢站出來。原本,那些跳著腳躍躍欲試的官們,登時成了啞巴。
朱興明沒說話,也沒有站出來。他在故意延遲這樣的尷尬,能看到這幫群臣們束手無策的樣子,朱興明是很開心的。
一個個平日里道貌岸然,口號喊得震天響。臣等誓死效忠大明,老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事到臨頭了,都在裝死。
其實,也不能說滿朝文武都是廢物。曾經(jīng),也有過那么幾個熱血的家伙。可是,熱血的幾個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被殺的被殺。后來,大多數(shù)臣子都學(xué)會裝死了。
崇禎很失望,同時又很憤怒。滿朝文武,就沒有一個頂用的么。無奈之下,他只好看向了兒子。
盡管不太想承認,可這個時候,似乎只能也只有靠兒子了。
“父皇,兒臣愿領(lǐng)兵去遼東。”終于,朱興明站了出來。